近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随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制定发布程序化交易监管相关细则,重点监控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万笔以上的交易行为。
市场对于程序化交易的争议由来已久。此次发布的监管规则是过去多年实践形成的,使得程序化交易最终正式公开纳入监管体系。此次程序化交易受到关注,主要是在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密集出台后,市场却高开低走,部分投资者认为,除了外资流出外,主要是量化交易砸盘套利,从而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程序化交易通常被称为高频交易,即投资者利用强大的算力设备以及交易程序(算法)优势,在短时间内依照程序自动频繁买进卖出以获取利润,通常这种波动差价很小,但由于高频交易,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状态下利润会积少成多。投资者对量化交易的质疑主要针对两点,即是否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是否导致“助涨助跌”,加剧市场波动。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这种争议一直存在。
量化交易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交易速度,从而迫使交易者更加依赖强大硬件投入,这对依赖人工交易的投资者形成了竞争优势。而量化交易的一些策略(算法)则使交易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因此,高频量化交易容易被视为是“掠夺性行为”。支持者认为,量化交易会增强市场流动性,反对者认为,量化交易往往以流动性好的股票作为交易对象,具有“寄生吸血”的特点,即量化交易存在一种可能,算法会让这种交易在市场最不需要的时候提供流动性,在最需要的时候带走流动性,最终会加剧而不是缓解市场的不稳定性,甚至曾在美国市场多次制造“闪崩”。
量化交易目前在A股受到争议,主要是投资者指责其是造成A股失血的原因之一。A股长期低迷,市场认为主要是IPO、定增、可转债等大规模融资以及大股东不计成本减持套现,一些投资者计算出各种流出的资金规模,最终投资者还发现量化交易每年也会在市场吸走上千亿的资金。因此,在当前减少融资、限制大股东减持等政策后,投资者也要求对量化交易进行监管,避免A股失血过多,难以恢复活力和信心。
在当前T+1交易制度下,量化交易机构可以通过融券完成T+0交易,这对散户、大户以及传统机构形成了不公平优势,尤其是对于喜欢打板的传统各类活跃资金,因为量化机构低位买入后当天可在高位融券卖出,或者高位卖出后低位回补,使得各种活跃的游资也容易被割韭菜,所以,量化交易的这种不对称优势也减少了各类活跃资金带来的流动性,而散户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要投资者,散户以价格套利的短期交易为主,大户、私募以及游资等活跃资金也是通过波动套利,但量化交易属于更高维的高频短期(毫秒级别)套利。在这种市场结构下,量化交易的确存在不公平的压倒性优势,既有算力算法支撑的交易优势,还有制度套利的优势。因此,应该考虑引入更多的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散户进行价值投资,减少短期投资套利行为,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量化机构以及游资等资金的交易监管,尤其是严格监管量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在活跃市场与价值投资之间取得平衡,在交易效率与市场公平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