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钱潮”:35家浙股净利超10亿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2023年09月2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艺艺

今年上半年,692家浙股合计实现营收约24179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562亿元。

其中,378家浙股实现营收增长,超过总数的一半,整体增长势头强劲。

其中,物产中大(600704.SH)、荣盛石化(002493.SZ)、浙商中拓(000906.SZ)、海亮股份(002203.SZ)、海康威视(02415.SZ)、正泰电器(601877.SH)、均胜电子(600699.SH)等46家公司实现营收过百亿。

此外,净利润规模超10亿元有35家浙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行业成为主阵地:海康威视、浙能电力(600023.SH)、晶盛机电(300316.SZ)、华友钴业(603799.SH)、雅戈尔(600177.SH)、正泰电器、公牛集团(603195.SH)等公司,净利润均超过15亿元,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

浙江从制造业起步,目前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五大新兴产业,朝着制造强省目标迈进。

从上市公司中报来看,这一转型已初现成效。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浙江上市公司数量,已由2018年底的44家提升至目前的223家。

强者恒强,35家佼佼者净利润超10亿

自2017年浙江A股上市公司总数突破400家后,近五年时间,浙江上市公司规模迅速增长,从2018年底的431家,扩容至目前的692家。

从体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浙江省以692家A股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省的866家、江苏省的680家。

从收入规模来看,2023年上半年,物产中大、荣盛石化、浙商中拓分别以2900.75亿元、1545.25亿元、978.70亿元营收,稳坐浙股军团的营收前三。

从盈利能力来看,最赚钱的浙股“前十”花落谁家?

根据Wind数据,宁波银行(002142.SZ)以129.47亿元净利稳居第一,杭州银行(600926.SH)以83.26亿净利排名第二,浙商银行(601916.SH)以77.43亿元净利位列第三。

尽管前三名由银行股蝉联,但净利润四至十位,基本是制造行业细分龙头:依次是海康威视(53.38亿元)、浙能电力(27.79亿元)、晶盛机电(22.06亿元)、宁波港(601018.SH)(21.92亿元)、华友钴业(20.85亿元)、雅戈尔(20.65亿元)、中国巨石(600176.SH)(20.63亿元)。

而净利润前五十榜单中,大华股份(002236.SZ)、正泰电器、公牛集团、华东医药(000963.SZ)、三花智控(002050.SZ)等均为行业佼佼者,净利润实现超过10亿的稳健增长,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强劲增长。

如千亿市值龙头三花智控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5.29亿元,同比增长23.32%;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9.0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三花智控今年上半年,公司两大业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从收入构成来看,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受高温天气和消费复苏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外市场份额稳固提升,实现营收77.06亿元(占比62%),同比增长10.70%;汽车零部件业务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订单持续释放,实现营收48.23亿元(占比38%),同比增长50.78%。

从变化趋势来看,2023年上半年,有336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总数的49%,其中,132家公司的净利增速超过50%,显示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浙江从制造业起步,以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见长,正全力建设制造强省。

根据《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提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五大新兴产业。

从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正逐步深入,制造业提质升级已初显成效。

根据Wind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浙江上市板块中,这一数量由2018年底的44家提升至目前的223家。

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有49家浙股,为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在流程工业智能化领域持续强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中控技术(688777.SH)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41亿元,同比增长36.54%,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62.88%。

而在高端制造装备行业,也有45家浙股的身影,如宏华数科(688789.SH)、长盛轴承(300718.SZ)等,不过目前来看,这些公司营收、净利润体量仍较小,仅有4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

此外,有35家浙江上市公司加码新材料行业。

其中,嘉益股份(301004.SZ)、浙江荣泰(603119.SH)、星源卓镁(301398.SZ)等7家浙股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双碳”背景下,29家嗅觉灵敏的浙江上市公司已抢先发力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所处新能源赛道的天能股份(688819.SH)、锦浪科技(300763.SZ)、禾迈股份(688032.SH)等14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均保持了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天能股份深耕电池行业多年,今年上半年营收215.58亿元,同比增长25.14%;归母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长45.21%。

其中,铅蓄电池业务是公司的基石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02.46亿元,同比增长36.28%;与此同时,公司主打的第二业务版图锂电池业务发展加速,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71亿元。

目前,浙江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能源制造业的目标。

根据《浙江省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到2025年,形成年产150GW光伏电池及组件、5GW风电整机及零部件、100GWh储能电池、5000套以上氢燃料电池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制造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

而被浙江列入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有22家浙股布局。

贝达药业(300558.SZ)、美康生物(300439.SZ)、安旭生物(688075.SH)、百诚医药(301096.SZ)、花园生物(300401.SZ)等5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

由于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贝达药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14亿元,同比增长4.83%,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58%。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