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中部、西部百强县榜单发布 河南、四川分列区域内入榜数量第一

2023年11月15日 2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11月14日,《2023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2023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以下分别简称“《中部榜单》”、“《西部榜单》”)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河南、四川分别为中部、西部百强县上榜最多的省份。中部百强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消费升级成为重要发展动力;中部百强县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负相关,城镇化率越高,城乡差距越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中部县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西部百强县GDP分布跨度较大,在200亿到千亿元以上均有分布;西部百强县二产占比为46.0%,二产仍是拉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中部需关注“人口小县”发展

《中部榜单》显示,2022年,中部“千亿县”数量突破7个,较2021年新增2个。其中第1-10名经济总量大幅领先,2022年GDP均值达到1186.9亿元,约为后十名GDP均值的三倍。第11-20名增幅最大,2022年GDP均值较2021年增长108.9亿元,达到895.0亿元。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分析,跟踪中部县域近五年经济增长曲线,发现在中部县域发展过程中存在“400亿-600亿元”和“800亿-1000亿元”两个发展瓶颈期,典型特征是GDP增速出现较大程度的分化。当县域GDP发展到400亿元,需要逐步完成从土地、人力等要素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才能实现阶梯跨越,从而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当县域GDP发展到800亿元,县域需要完成从产业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单纯的规模扩张会受到较大的环境、资源压力,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效才能跨越这一瓶颈,顺利晋升“千亿县”。

具体来看,河南入榜中部百强县数量最多,达到28个,湖北、安徽、湖南入榜数量相差不大,山西仅1个。湖南县域分布不均衡态势较为明显,头部县域较强,但中间县域发展出现断档。安徽、河南、湖北梯队分布较为均衡,山西、江西缺少强县支撑。

从占比看,湖北入榜县域占全省县域数量比重最高,达到了36%,其次是安徽,达到34%。从变化看,相较2022年赛迪中部百强县,河南入榜县域数量减少2个,湖北与山西各增加1个。

另外,《中部榜单》显示,近年来,山西、安徽、湖南等省份陆续实施“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小县成为中部县域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对象。研究将小县分为袖珍型(县域常住人口低于15万人、GDP不足50亿元)和潜力型(县域常住人口低于15万人、GDP超过50亿元),前者要破解要素资源制约,深挖自身禀赋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效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后者发展的重要途径依然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指出,中部县域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因地制宜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中部县域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遵循县城发展规律和县城人口流动趋势,合理确定适合县城自身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均等化。

西部县域两级分化明显

《西部榜单》显示,四川省共有33个县(市)上榜西部百强,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云南上榜县(市)数量位列第二,上榜15个县(市),贵州、新疆、广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六省(市、区)上榜数量在7-10席之间,青海、宁夏分别有1个县级市入榜。甘肃、西藏的县(市)均无缘进入西部县域百强榜。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百强县GDP数值跨度较大,200亿到2000亿元以上均有分布。2022年,西部百强县GDP超千亿元的县级市(旗)有4个,分别为神木市(陕西)、仁怀市(贵州)、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内蒙古),其中神木市GDP超2000亿元。西部百强县GDP分布于300亿到400亿元区间数量最多,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其次为400亿到500亿元区间,总量为21个。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指出,目前西部县域经济头尾占比较小,整体呈现两级分化现象,依托资源衍生的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培育出一批资源能源产业集群。在能源驱动而形成的极化发展类型下,亟待壮大“中间县域力量”以推动全省(区)县域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头部县域要打破路径锁定,带动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的稳固性。

第二产业仍是西部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引擎。《西部榜单》显示,2022年,西部百强县二产占比为46.0%。从西部地区来看,西部百强县二产占比高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三省水平,仅低于内蒙古自治区。不过,与全国百强县相比,2022年,西部百强县二产占比略低于全国百强县二产占比(47.8%),西部百强县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建议,西部县域需要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对交通、公共卫生体系、公园绿化、教育设施等县城基础设施进行提级扩能,优化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提升县域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以产业为核心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各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