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深圳居首位

2023年11月17日 22:13   深视窗
近几个月,“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深圳的一大热词。
深圳市委召开的多场会议均强调,深圳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前常提的“科技创新中心”仅两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11月17日,第二十五届高交会期间,由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写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结果显示,深圳、旧金山、北京、纽约和伦敦是全球产业创新能力最强的五座城市。
根据报告的定义,“产业创新”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引入新的理念、技术、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市场份额或创造全新市场的过程。
报告认为,在创新链上,科技创新在前端,产业创新在中后端,产业创新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深圳提出“产业科技创新”的概念,并将“创都”的创新活动主要归结为产业科技创新,是明智的。
课题组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27座主要城市,从产业创新环境、投入、产出、绩效四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加权计算出每个城市的产业创新指数。
统计显示,深圳以综合39.05分居首,在“产业创新产出”“产业创新绩效”两个分项指数上位列榜首。报告认为,深圳在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存在规模优势,PCT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其他城市,高技术及ICT产品出口显著。
指出上述优势的同时,深圳仍有短板需要引起重视。
深圳的独角兽、瞪羚和猎豹企业数量仍落后于北京、上海、旧金山等城市,后备的龙头企业数量与头部城市相比仍有差距;深圳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及成交金额相较京沪存在差距,并且,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电子信息产业一家独大的现象仍然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的均衡性有待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陈宪指出,深圳需以产业创新优势助推科技创新升级,以区域协同创新破解创新空间不足难题。
陈宪还建议,深圳应持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及企业研发投入,从而扩大城市产业创新资本,发挥由产业大规模集聚带来的产业创新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和合作效应。

此外,需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体系,提升城市产业创新能级,以产业端优势推动深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深圳地区大学与国际顶尖高校、国际一流企业互动与交流,提升深圳原创能力。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