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强率团赴欧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在法兰克福,西安经开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和发展规划等作了专场推介。
在这次行程中,世界500强之一、同时也是西安经开区老朋友的德国采埃孚集团是重点拜访对象。后者当时正在考虑在内地选址,拟将其第三代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实现本地化生产。
春种秋收,采埃孚显然被西安经开区的诚意打动。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丝博会期间,该公司宣布追加投资,新建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为采埃孚在亚太区的其他子公司提供核心零部件配套。
采埃孚西安公司在2010年落地经开区,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不断茁壮成长。2022年,采埃孚西安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4%。采埃孚被动安全事业部亚太区运营总监李昊清说:“西安经开区作为汽车产业重要承载地,汽车产业链高度聚集、汽车类人才丰富、产业发展环境优越,我们有信心在这里将采埃孚西安公司打造成汽车安全领域的标杆企业。”
一日拿下465亿大单
采埃孚在西安经开区的开花结果,仅仅是此番丝博会期间众多收获中的一个例子。在11月17日这天,西安经开区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额465亿元,这也是本届丝博会期间的一场重量级签约活动。
收获大单的同时,这次签约的24个项目也同样亮点纷呈,优耐特稀有金属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法拉德奥汽车模具及内外饰零部件生产项目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延大创新西部科技湾、易迅通量子科技融合研发中心等秦创原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水务集团总部、大禹节水华中区域运营中心等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西北运营中心、中航试金石航空航天环境及无损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其中,像陕西省水务集团计划投资约30亿元,建设全省水务系统大数据运营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及基础设施投资运维平台。预计投产运营后年营业收入为15亿,年纳税为4000万;优耐特稀有金属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将围绕特种环保装备、高端化工重型装备等建设多条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并建立研发技术中心,总投资超过12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
可以看出,上述主动项目主要聚焦于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涵盖航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这对于正在重点打造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动力等“六大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西安经开区而言,无论是产业链的增强还是底蕴的增加,意义不言而喻。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康军在签约仪式上再次发出“经开邀请函”,希望企业家们把更多目光聚焦经开,把更多资源布局经开,经开区也将一如既往提供暖心、舒心、安心的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
“经开邀请函”的响应
今年以来,不少省市明显加大了“拼经济”“抢单”的力度,出省出国拓展“朋友圈”也成为很多地市的重点发力方向。正在抢抓西安“北跨”全面发展重要机遇,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目标迈进的西安经开区,同样不甘人后。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西安经开区频频出击,足迹遍布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地区。
像上述提及今年4月西安经开区赴欧,在德国法兰克福、乌尔姆、慕尼黑和法国巴黎等城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相继走访了采埃孚、博世力士乐、西门子、克诺尔、阿尔斯通等多家企业,与其就汽车产业链、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等多领域合作前景进行深度对接。
其中采埃孚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一家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占据领先地位的世界500强企业而言,采埃孚于2010年在西安经开区便布局了亚太地区唯一生产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的企业,如今具备年产1690万个气体发生器生产能力,目前二期新增年产410万个小型气体发生器项目正在实施。
据悉,今年采埃孚计划将新研发的第三代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本地化生产,并扩展到安全气囊生产总成等产品。但项目落地哪里当时仍在考量中,从此次丝博会期间采埃孚宣布花落经开来看,除了过往愉快的合作外,经开区当时显然是做了一番争取的。
如经开区这般积极主动拓展“朋友圈”一个好处在于,可以让外界更深刻地感受到交流合作的诚意。
再举个例子,10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以及30余家驻港企业、专业机构,与远道而来的经开区经贸代表团汇聚一堂,交流了很多彼此都感兴趣的问题。贾强在会上发出邀请,希望与会企业家们走进西安、走进西安经开区,得到了后者的热烈回应。
并非客套话,在丝博会期间,上述不少驻港企业负责人如约来到经开,寻求合作机会。
万亿“经开样板”加速起步
当下的经开区,作为西安全市“北跨”发展的桥头堡,正抢抓城市“北跨”发展、西安“双中心”建设等机遇,加快建设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可谓正处于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期。
经开区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向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目标加速迈进,到2035年培育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产业领军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工业产值突破万亿,成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突破的“经开样板”。
从当前发展势头来看,这个目标的实现已开了个好头。尤其是今年以来,这里产业集聚“红利”加速迸发,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除了此次丝博会期间诸多朋友们给经开区送上的百亿大单之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的成绩单同样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超700亿元,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仅引进百亿元及以上项目便有3个,其中包括总投资212亿元的隆基绿能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产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315亿元的陕西有色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项目……
正如康军在丝博会期间所说,“经开区将在项目落地、政策扶持、发展运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全要素保障”。经开区今年深入推进16个指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企业歇业休眠制度,创新开展“三个上门”(上门问需、上门取件、上门送证/照)行动,在企业开办领域常态化实现全流程3小时办结。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累计推出157项“不打烊”事项。全面实行事项清单化管理,709项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集中,实现专区无差别的综窗“一站式”办理……极大解决了企业在入驻之后的“后顾之忧”。
上述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经开区一次次主动出击的结果,也是经开区一次次提升“内功”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