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CES2024丨TCL华星CEO赵军:计划到2026年进入全球车载显示第一阵营

2024年01月11日 17: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卡位智能座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拉斯维加斯报道

近年汽车智能化的变革,带动了智能座舱生态的升级,其中,更大更多的屏幕成为标志性变化。这些不断增长的屏幕,或者统称为车载显示,已经成为面板厂商角逐的新赛道。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TCL华星就在智能座舱模型中展示了多项车载显示应用,包括42.7英寸超大尺寸一体屏、10.1英寸智能透明OLED触控屏、5.1英寸抬头显示、14英寸柔性OLED显示屏等。

“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带来智能座舱场景的迭代和发展,未来几年,车载显示还会保持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CEO赵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到2026年进入全球车载显示的第一阵营。”

华星之外,京东方、深天马等也在积极筹划产线,布局车载领域。从市场格局来看,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前装市场出货约8734万片,同比增长约0.6%。车载显示市场竞争加剧,上半年头部面板厂凭借自身优势仍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竞逐车载显示赛道

赵军向记者介绍道:“一个车载产品从开始开发到最终量产,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属于一个正常的(周期),远远比消费电子要长很多。但是它的生命周期也会比较长,一个车型可能是五年到十年。”

相比于消费电子产品,车载显示不仅是周期拉长,技术要求和竞争焦点也有区别。

比如,目前车载的显示屏与消费电子产品相比,核心显示技术指标并不高,“显示的参数其实是落后于消费电子的,比如分辨率,现在车载的FHD或者2K的分辨率都还是高端的,而在普通平板或笔电中,它都是一个常规的参数。但是车载强调的是整个产品的耐候性、可靠性、寿命,这些方面的要求是远远高于消费电子的。”赵军说道。

因此,车载显示对于面板生产的设计、制程都有极高的要求,对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都带来了全新的要求,在赵军看来,进入车载显示领域还是有相当高的门槛。

与此同时,车载的规模相比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体量更小,群智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前装车载显示面板的需求规模约1.8亿片。对比而言,苹果手机一年的销量就可以超过2亿台,规模差别显而易见,这也对面板厂商们平衡投入和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军表示:“车载显示是一个小批量、多品种的品类,它的产品会非常发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不会像消费电子一个项目能卖几十万、几百万那么大,车载可能就是卖几千,能上一万、两万都是比较少的。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短期内又看不到业务规模的拓展,其实很多企业在这个阶段都已经开始出现了犹疑或摇摆。”

对于TCL华星而言,他表示,目前已经过了初期的阶段,“从2020年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过了前期的萌芽和投入阶段,现在投入和产出已经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在车载产品的产线方面,TCL华星在2021年启动了武汉t5工厂建设,也启动了广州t9工厂建设,可以进行车载a-Si产品生产。同时,武汉t4 OLED产线,以及与TCL华星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三安光电都在加速进行车载OLED和Micro LED的产品技术开发,以期尽快将这些显示技术应用到车载上。

布局全球供应链

从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看,升级的空间仍然存在。根据IHS数据,2021年全球市场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为49.4%,预计2025年将达到59.4%,中国市场渗透率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更高,预计将从2021年的53.3%提升至2025年的75.9%。

毫无疑问,汽车的市场潜力十分庞大,但也需要面对挑战。群智咨询指出,消费类电子的持续低迷,也使得近年来更多的面板厂投入到车载显示领域,但随着汽车市场的热度降低,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更多的挑战也伴随着市场机遇,各家面板公司需要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寻求新的增长机会。 同时,各家公司也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的正常生产和交付。

尤其是在近年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面板厂商在拓展产品线和生产基地的同时,保持供应链稳定十分关键,也更考验面板厂商的产业链掌控能力。

一方面,TCL华星和上下游供应链进一步协作。赵军告诉记者,首先和供应商的合作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和重要的战略供应商建立中长期的战略匹配,从而在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能得到支持。

其次,“除了关注所采购的设备、材料之外,我们也在关注上游的上游,会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追溯管理。从而在出现风险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预判,并且提早做应对。此外我们也特别重视跟供应链企业生态的共创,2021年就宣布了’旭日计划’,计划5年内在显示产业生态链投资100亿。”赵军说道。

另一方面,TCL华星也加速全球布局,在TCL华星看来,中国制造业有相对竞争优势,产能也远超国内市场需求,必须将制造优势拓展到海外,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这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比如,TCL华星已经在印度建立第一个海外工厂,此次CES也成为TCL华星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