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实习生胡耀丹 北京报道
“加油加油!……”伴随着加油喝彩声和一阵阵急促的摇橹声,迪拜棕榈岛海湾的海面泛起褶痕。水波荡漾中,一行赛艇团队正穿越海面,向着岸边快速靠近。
阿联酋最好的季节,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赛艇爱好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世博城召开的时机,举办了2023年全球运河穿越行动的收官站。
“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从中国走向联合国,是一次升级。”COP28大会期间,深潜集团董事长、生物圈三号联合创始人冯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兴奋地介绍。
2023年12月2日,2023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于COP28举办地迪拜收官。全球碳中和领先企业、行业领袖齐聚一堂,以赛艇为媒,向世界发出“零碳排,水保护”的呼吁。
2023年11月30日,随着COP28的开幕式,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生物圈三号和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在位于联合国蓝区的“中国角”联合主办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活动。
深潜集团董事长、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负责人冯楠介绍全球运河穿越行动:以运河为载体,以赛艇为媒,跨越种族、肤色、国籍、语言将世界连接在一起。
保护运河是我国政府倡导的生态环保运动。2020年8月,为推进我国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林草局组织编制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目标是力争在“十四五”末期,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稳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
赛艇、运河与水环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也使得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自然而然将环境保护视作理念主题。
赛艇与运河环境保护
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运河整体性保护不足,两岸生态空间挤占严重,部分河湖、湿地退化萎缩,环境风险源数量众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指出要按照“一轴一带,两极四源,三区五建”的工作思路,推进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轴一带”指的是以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主河道及隋唐大运河等具备条件的有水河道为主轴。
在政策引导和运动热情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在心中种下了以合作、环保为核心的赛艇文化。
自2021年成立之初,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便把“零碳排、水保护”理念贯彻到活动项目之中。比如,深潜在行动中提倡参与者自带水杯,不使用塑料瓶装水,并将所有垃圾随身携带。此外,还在疫情期间发起水环境保护倡议,倡导大家喝水“光瓶”、使用环保袋。
2023年8月20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创办的气候现实项目领袖培训在韩国首尔举行,与全球运河赛艇行动一道呼吁“零碳排,水保护”的倡议。左1为深潜集团董事长、生物圈三号联合创始人冯楠,左2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目前,“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已经历了三届COP。2021年年初,深潜组织了四十几位赛艇爱好者、民间人士和万科集团创始人、深潜创始人王石一起进行赛艇划行,并提出了“零碳排,水保护”的概念,到2021年末格拉斯哥COP26召开之时,该行动被带到苏格兰运河上,配合气候大会进行了一些传播。这是行动第一次走上国际。
第二次是2022年COP27期间,在埃及尼罗河上组织了包括国际赛联主席、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等,共同发起全球100个城市的赛艇穿越,倡导关注气候变化行动。
2023年,深潜又再次组织了五大洲164站进行赛艇运河穿越,并在COP28上进行成果展示。
冯楠表示,2023年,全球运河赛艇行动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中间始终贯穿着三个C: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Connect(连接)和Commuity(社群)。他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运河,加入到全球运河赛艇行动的队伍中来。
2023年12月3日,COP28大会官方举办“运河日”主题边会。图为万科集团创始人、生物圈三号创始人王石(左1)与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左2),以及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鲁迪·范德温共同出席当天会议。
灵渠与苏州河亮相COP28
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综合考虑大运河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促进大运河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在上述COP28期间举办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活动上,苏州和灵渠被作为中国运河城市绿色案例分享。
本次活动中,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灵渠研究会顾问、《人类文明地标45讲》作者林楚方,作为中国运河城市的代表亲临现场,向世界介绍了这两座运河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
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分享苏州高新区大运河绿色治理的经验与实践。
2023年10月,灵渠所在的桂林市荣获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灵渠也自此获得了让世界看见中国运河城市,了解运河文化的好机会。林楚方介绍了灵渠运河可持续的发展历程:历史的延续性、功能的延续性、人们对灵渠自发保护意识的持续性。
说到灵渠运河时,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发起人之一闫贤印象很深。他在划过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后去了灵渠,感到“震撼”。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水环境太好。灵渠在两千年间作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来源,同时,灵渠养育的人民也在不断的自发维护和修缮灵渠,时至今日,灵渠还具备极强的功能性,仍灌溉着6万亩农田。
对当今的中国而言,讲述中国可持续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外沟通的重要内容。“作为目前碳排放位居前列的排放国,中国肯定是要承担一些责任。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去传播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告诉整个世界,中国在气候变化上做了哪些事。”剑桥大学博士赛艇队创始人、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国际志愿者彭立说道。
2023年9月11日,生物圈三号和深潜联合主办“企业家赛艇交流会”,20余家碳中和领域企业代表以赛艇为媒,深度探讨“双碳”目标下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系连接商业可持续
运河与商贸息息相关,如何平衡商业化与运河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在商业化的可持续规划方面,彭立介绍,以英国为例,曾经承担集散中心的运河港口在工业革命后遭到废弃。随后,政府通过重新规划将其中一处毗邻伦敦艺术学院和露天剧院的废弃地,打造成了休闲、潮流的网红打卡胜地。
“(重新规划)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而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让这里匹配大家的需求,那么整个规划就会更加合理。”彭立说道。
苏州是一座工业大市,又拥有“苏州运河”,能够在可持续商业与运河保护上做出示范。“苏州是个天然的旅游城市,不仅保护运河,也保护古城。比如在苏州拥有大量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能够更好地保护园林古迹集中的姑苏区。”一位全球运河穿越苏州段的参与者表示,有的事情只要坚持做,知道、参与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是受冲击最大的地方,也是文明最薄弱的地方,我们作为城市动物,必须了解气候变化、了解水环境保护,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闫贤说道,赛艇运动每天要和水打交道。但凡一个地方有赛艇出现,那么这个地方的水质基本是健康的。四类水五类水的环境下,赛艇无法上岸。
发展至2023年,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活动,连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碳中和先锋企业、行业领袖,覆盖6大洲,37国、167座城市,287个站点,参与人数超过8000人(数据截至2023年12月9日)。2024年,预计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将穿越200个站点。
2023年8月10日,美国大学生赛艇国家队在中国首次体验划龙舟。并在上海世纪公园进行中美青少年赛艇交流。
当全球赛艇爱好者加入,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也就成为一个倡导环保议题、传播生活健康、可持续观念的事件。“以运河为载体,以赛艇为媒,跨越种族、肤色、国籍、语言将世界连接在一起”,这正是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