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粤港澳三地工商界把脉大湾区协同发展:搭建政商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湾区优势互补

2024年04月25日 2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谭海燕,陈梦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陈梦璇 广州报道

贸易便利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海关备案企业增长超25倍、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约14.4%……自2015年4月21日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广州南沙制度创新结出累累硕果,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业热土的巨大发展潜力。

以广州南沙为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重大平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朱元冰长期关注大湾区区域产业发展,他最近发现,虽然“跨越珠江口”实现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仍是难点,但大湾区正积极推动西岸的产业链布局,还提出了“黄金内湾”等发展机制,未来协同将进一步提速。

“广东有个非常好的风气,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我们希望在大湾区把这个风气推广到全球。”在4月25日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朱元冰如是笑称。

该圆桌会议是去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的重要配套机制,于今年2月26日在香港正式启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机制由广东省贸促会、中国贸促会驻香港代表处、中国贸促会驻澳门代表处联合发起,现有首批成员单位48家,预计每季度举办一次圆桌会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轮流举办。

“关注企业家们关心的问题”

数据显示,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9年来,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量超6400家,较挂牌时增长超25倍;外贸进出口值由2015年的748亿元升至2023年的2190亿元,增长1.93倍。今年一季度,南沙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超500亿元,继续保持正增长。

“我们希望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和分享商业合作的机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大湾区工商界合作共赢、携手发展。”在圆桌会议的致辞环节,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陈小锋表示,希望把圆桌会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政商互动的交流平台、共享合作的分享盛会以及推动发展的助推器。

陈小锋表示,圆桌会议选择首次在南沙举办,目的就是通过深入解读政策、专家报告、对话交流和工作探讨,帮助大湾区工商界进一步了解《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进一步挖掘南沙创新发展的潜力,以及企业融入南沙发展的良好机遇,探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陈小锋透露,接下来,圆桌会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轮流举办,将立体化直观地为粤港澳工商界展现大湾区发展动态和投资机遇;同时借助圆桌会议机制,组织广东企业“港澳行”与湾区企业“地市行”,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优势产业产品和企业对接创造契机,尤其是推介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推动港澳现代服务业与广东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互补,促进湾区的产业协同合作。

会议上,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重点推介了广州南沙区的投资环境。谢伟介绍,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未来将有6条跨江通道联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其作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拥有国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政策支持。“南沙未来15年可新增用地122平方公里,力争两年内,将提供超2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大湾区,企业最关注什么?

“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回应经营主体的突出关切,也就是关注在座的企业家们关心的问题。”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在圆桌会议上建议,拿南沙举例,其要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推动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提高制度创新效能。

具体而言,一方面,支持南沙探索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把社会治理任务交给行政区,把改革任务交给自贸片区,把经济发展任务交给《南沙方案》先行起步区。另一方面,《南沙方案》工作委员会,与自贸片区管委会、南沙新区政府在公务员(包括其他类型人员)配置上也可适度分离。

如何解决适度分离带来的员额增加?

李善民认为,可以考虑通过法定机构来解决。“按照这个思路,将《南沙方案》工作委员会、自贸片区管委会依法设为法定机构,既可以解决人员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实现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适度分离,通过这种调整,南沙将实现‘轻装上阵’,进一步提升利用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粤港澳三地携手共谋发展新机遇

在近两个小时的圆桌讨论环节里,来自粤港澳三地及海外的嘉宾,就大湾区目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系列挑战,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展开了深入交流。

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家聪从商会角度分析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大湾区中面临的挑战以及迎接的机遇。李家聪提到,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地相比,香港目前对激励政策的解读较为欠缺。此外,香港人口老龄化、产业较为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面临产业转型压力大。对此,他提出了探索推动大湾区各类创新要素流通、香港加强打造吸引人才的配套机制等建议。

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重点关注到了粤澳合作的新机遇。他提到,澳门作为贸易中心和交流中心,可与横琴合作一起做会展。“未来澳门中华总商会将继续做好宣传澳门的工作,希望吸引更多外地优质企业来澳门投资的同时,把业务拓展至大湾区。希望三地企业珠联璧合,一起携手把大湾区这篇大文章抓紧做实。”马志达说。

就在圆桌会议当天上午,澳粤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彩燕专门组织了20多位澳门企业家同行北上专程考察广州南沙区。“我们对南沙的投资环境非常有信心,但南沙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还需进一步改善。未来希望南沙能够和横琴、澳门共同推动三地‘一城多站’式发展。”她如是建议。

制度创新正在打通各个衔接关卡,南沙致力打造国际大磁场。截至2023年6月,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884项改革创新成果。根据“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南沙自贸片区综合排名全国第3,充分展现了南沙创新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 。

在罗彩燕看来,南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与澳门推动文旅商贸业发展不谋而合,未来两地还可以在人才培养和会展业务方面加强合作。另外,澳门拥有拱北口岸、青茂口岸、港珠澳大桥口岸、横琴口岸等多个口岸,但在发挥口岸的商业价值方面目前较为空白,因此她建议,南沙还可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口岸经济参与澳门发展。

优化产业合作生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圆桌会议上,两位来自外商协会的嘉宾也分享了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加强大湾区与欧洲经贸合作的看法。

“我在德国商会负责中国区的政府事务,所以经常跑到中国各个地方跟政府交流,考察当地的营商环境。”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王晓丹称,她每次到大湾区都觉得这个区域非常热闹、开放、务实,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她建议,大湾区能够支持在华德企享受与其他企业同样优惠的政策,并在新政策出台后组织德企开展政策解读活动,支持大湾区与德国在研发领域实现数据跨境交流。由于70%的德企是中小企业,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她建议安排更多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对接活动,便利德国企业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兼华南分会主席高志豪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跟欧盟之间的合作前景特别广阔,涵盖了从制造业到创新,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等各个领域。但是也需要看到,大湾区城市间经济实力和增长潜能差距仍需进一步缩小,在要素流动、设施联通、基本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理顺打通。

实际上,大湾区长期以来存在珠江口东岸与西岸发展不匹配的情况。整体来看,西岸城市不仅在制造业供应链的完备程度上不及东岸的深圳、东莞或北岸的广州、佛山,在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集群上也有待后来追上。

在受访嘉宾看来,要推动大湾区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要依靠三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而工商界是破题的关键。“只有产业合作生态得到优化,企业才更愿意行动,从而牵引城市间紧密合作。”

朱元冰在圆桌会议上提出了他的“双河走廊”构想,以此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和金融资源优势。“我的构想是以‘双核走廊’打通河套—前海—南沙—天河四个区域,因为这几个地点是大湾区最中心的科创资源和金融资源集聚区,这条走廊如果打通的话,能够很好地带动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和分工。”在他看来,南沙可以承担起带动珠江西岸发展的“龙头作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