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美国对产业补贴政策双重标准的本质

2024年05月01日 11:49   张瑾

美国财长耶伦访华前后,大谈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认为通过产业补贴“扭曲了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伤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也伤害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工人”,意图歪曲事实贬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美屡次指责我产业补贴政策不符合国际规则,破坏市场自由竞争原则,并多次对我发起“反补贴调查”。实际上,美国是全球产业补贴政策的引领者,自身产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悠久,同时屡次以“产业补贴”为由打压竞争对手。美国指责和制裁别国的同时,通过大量直接和间接补贴方式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体现了其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霸凌”行径。

一、美国是产业补贴政策的全球引领者

美国的产业政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1791年发表的《制造业报告》,通过加征高关税等政策工具,保护和促进美国北方新兴制造业发展。美国产业政策经过2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针对特定行业、支持研发创新和针对地方(区域)的补贴体系。近年来,美国产业补贴政策不断加码,呈现出直接干预型产业补贴和间接产业补贴政策“双管齐下”的特点。产业补贴集中于战略性产业、公用事业、军工产业和其他领域,分别占比51%、31%、11%、7%。

直接干预型产业补贴政策频繁出台。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出台直接产业补贴政策,运用大额支付、直接拨款和税收优惠等补贴工具支持美国本土产业发展。2022年8月9日,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明确政府提供390亿美元补贴、25%抵扣税收优惠240亿美元和137亿美元芯片研发费用,要求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掌握先进制程的半导体生产制造企业在美国建立生产线、扩大产能。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学研发补贴,以科研资助等形式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能源、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2022年8月16日,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政府提供3690亿美元补贴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为购买在北美组装的新电动车和二手电动车的家庭提供税收抵免,引导电动汽车等产业链中的企业回流美国或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带有强烈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

间接干预型的补贴政策明显增多。为了推动产业本土化,美国政府出台大量公共采购本地化、劳动力本地化、采购货款一次性计入成本等间接产业补贴政策,逼迫和诱导企业研发、投资和生产活动回流美国。根据特朗普税改法案对“成本回收和会计方式”的规定,企业在2017年9月27日-2023年1月1日新购本土设备投资的款项可全部计入成本,在投资当年内全部折旧,相当于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支持企业设备更新。2021年1月25日,拜登签署有关《购买美国货法案》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重新评估“美国制造”成分的真实性,防止外国公司将“贴牌”产品当成“美国制造”卖给美国政府。同时对美国联邦政府每年6000亿美元采购经费中的三分之一(约2000亿美元)作出了规定,要求一种产品至少有50%的零部件必须来自美国本土,才有资格成为联邦政府采购对象。2021年11月15日,拜登签署《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规定在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洲际铁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购买美国生产的钢铁、水泥、机械和工程零部件等货物。

对飞机等重点产业采取长时期全生命周期的补贴。美国对在全球具有领导地位并长期支撑着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重点产业,通过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和直接补贴等方式,从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政策补贴支持,其中部分补贴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规并要求取消。比如,根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境外收入免税法》,1984-2017年为波音海外销售减免税收超过22亿美元。政府直接干预采购,支持优先采购波音飞机,在政府采购合同中明确必须保持15%的利润率,若采购他国飞机则征收200%以上的反补贴税,而我国则无相关政策。2023年3月发布的《美国继续保持全球航空领域领先地位的愿景》强调,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交通部、航空航天局等多部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都要给予支持。

惯用补贴工具打压贸易伙伴。美国运用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反倾销调查等“组合拳”打压竞争对手“毫不手软”。比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对美在半导体领域的霸权地位形成挑战,美国以1985年反倾销调查为起点,发起了对日本高技术企业的围剿。1986年,迫使日本签订半导体协议,让出市场份额和禁止低价倾销。将东芝等高技术企业纳入制裁名单,对日本半导体、计算机等产品实施100%反倾销关税,禁止产品通过第三国进入美国,把日本公司排除在行业标准之外。同时,加大对美国芯片科技巨头的扶持补贴。1987年,由14家芯片公司组成的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基金会成立,每年从政府获得不菲数额的补贴。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科技霸权和核心利益,对盟友也会毫不留情“痛下杀手”。

二、美国对产业补贴双重标准严重损害全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美国产业补贴政策体现了其在贸易领域的“冷战思维”和“霸凌”行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加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贸易扭曲性、歧视性补贴政策遭到欧盟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反对。例如,《通胀削减法案》借绿色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为巨额补贴披上绿色外衣,为美国企业获取了不正当竞争优势,迟滞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全球绿色经济治理的碎片化。欧盟担心这样会“掏空欧洲”,逼迫欧洲制造业巨头为保住在美国的巨大市场,将生产研发及资金转移到美国。欧洲为了应对美国“无底线”竞争,被逼宣布“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制定对绿色低碳产业的补贴政策。美国补贴政策引发多国跟进效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壁垒和“补贴战”愈演愈烈,加剧了世界各国产业恶性竞争。

“双重标准”扰乱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是竞争的重点赛道,美国通过补贴政策吸引相关产业在本土发展,扭曲了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比如,《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更多半导体和新能源企业赴美投资设厂,阻碍其他国家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已成熟的全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美国强调对外贸易要公平竞争,要求其他国家遵守贸易规则和纠正不公平做法,但其自身又通过实施歧视性政策遏制和打压其他国家,这种“双重标准”行为严重扰乱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

阻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产业补贴政策将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带来负面影响,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无力通过巨额财政补贴支持本国相关产业发展,将继续在全球价值链中遭遇“低端锁定”,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困难。

我们一定要认清美国在产业补贴政策方面的双标本质,客观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在维护公平竞争方面是最不合格的履行者,一方面高举公平竞争的旗帜,一方面又一直使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在全球攫取利益,拼命给其他国家扣帽子,故伎重施打压其他国家发展,与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全球发展大势相背离。公平公正、遵守规则的良性有序竞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以恶性竞争取代各国平等互利经济合作,是大国私利的泛滥,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抛弃,是不负责任的失智之选。唯有平等合作,互尊互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迎来世界经济的长期繁荣。 

(执笔人:张瑾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