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农商行2023年报解读:对公零售业务均实现增长

2024年05月08日 2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妙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日前,深圳农商银行披露其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末,深圳农商银行集团资产规模达7422.89亿元,在我国1609家农商行中排名第六;其中,吸收存款5670.57亿元,贷款余额3862.24亿元。

报告显示,2023年该集团实现营收145.64亿元,同比增长5.96%;实现净利润67.94亿元,同比增长3.23%;净资产收益率11.76%。实现利息净收入126.73亿元,同比增长12.24%。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38.3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40亿元;不良贷款率0.99%,上升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90.29%,下降28.21个百分点。


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0.60%

零售银行是深圳农商银行的战略定位之一。

地处金融机构林立的深圳,该行成立以来就确立了零售银行的战略定位,以服务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为主业,中小微企业客户占该行公司客户的9成以上。这一客户结构也因国有大行发力普惠金融而为该行带来一定挑战。

“我们对于大行下沉带来的压力感受非常明显。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负债成本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而由此导致的利差收窄、优质客户竞争加剧等已成为我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农商银行百人会深圳会议上深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光安直言。

2023年,挑战之下的深圳农商银行并未轻易改变战略,零售业务表现良好。

基于深圳农商银行“社区零售银行”的差异化优势,该行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2023年保持增长,为3283.6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9.84%。

储蓄存款方面,其为社区村民、老年客户、代发工资客户、新开户客户提供不同期限、利率水平的储蓄存款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2803.62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0.60%。

零售贷款方面,深圳农商银行已实现小额信用贷款标准化和线上化,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授信服务质效。截至报告期末,其零售贷款余额1323.8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1.58%,占贷款和垫款总额超四成,其中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278.05亿元。

信用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91.83万张,较2022年末增长14.35%。存量信用卡激活率89.26%,信用卡全年累计消费5200.46万笔,累计金额248.26亿元。财富管理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财富管理中收9599.79万元,较2022年末增长44.36%,其中保险中收5856.49万元,较2022年末增长171.94%。

公司贷款余额增长8.37%

零售银行标签之外,“开展特色化公司业务”也是该行的战略发展规划。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对公客户数34.62万户,公司贷款客户数1.76万户;公司存款持续增长,公司客户存款余额2289.4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36%;公司贷款余额1969.5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37%。

对公金融方面,深圳农商银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其长期以来紧跟深圳产业结构升级,以社区、园区、机构等本土阵地为依托,持续深耕战新产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客群。

科技金融领域,其针对企业特点提供全生命周期授信方案,同时完善了“科创金种子”企业库管理机制,并开发了“科创力评估”营销工具。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02.70亿元,增长16.26%;贷款户数3497户,增长17.03%。

绿色金融领域,其信贷主要投向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等重点绿色产业。截至报告期末,其绿色贷款余额167.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11%。

普惠金融方面,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33.56亿元,增长13.29%;普惠小微贷款户数41036户,增长1621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22%,较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不良贷款率0.82%,较全行不良贷款率低0.15个百分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