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文章中谈到采用对比、对称、对应比较,找寻过去的走势与趋势形态,从其中找寻“同理可证、同理可用”的规律特征。不过,从来没有两次一模一样的走势演绎,不存在历史的重复,因为在不同时间周期内的主客观环境改变,从参与者的历练、背景、惯性、习性到技战术能力都不一样,投入的资金与选择的板块、个股都不同,不可能会有完全重复的行情走势。
显然,研究历史行情是很难判断后市走向的,换另一个角度解读,市场流通盘筹码只要经过一轮换手后,究竟筹码落在谁手上?他为何买入?成本多少?何时会进行第二次换手?或二次换手后还会持续不断地再换手?到底对手是谁?他想干什么?会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些问题从来就没有人可以完整解读,分析这些有何意义?
所谓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超过自己知道的范畴根本就认识不到位,无法有效掌握,如何分析解读?所有人的操作其实都是“靠自己想象”,直白地说都是摸黑操作,这样的状况根本不可能有高成功率,这就是为何绝大多数人亏损的原因。
本栏认为,市场的操作心理与心态情绪变化是无法有效解读的,炒股者的贪婪与恐惧心理永远不变,差别在于高低程度不同而已。所谓市场性因素可以是非常复杂的,最终应该是哪一种状况体现?估计谁都说不准。市场操作情绪如何宣泄?谁说得清楚?如果无法通过学习、模仿、复制到检测、论证、分析、判断应用,那么所有分析都无法转换成有效的操作,分析有何意义?
本栏认为“市场所有分析都是心理分析”,如果无法通过心理分析解读市场的心理情绪,谁知道其中的利弊呢?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运行机理,以此作为前提解读判断论述基础,确实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价格的变动,经常是这一次这个模式方法操作有效,下一次同一个方法模式却无效,所谓有效操作很多时候是个谜。
【麦氏理论】提出“周线为主、日线为辅”,即所有价格一定会在“周K线中体现”,周K线主导了价格的涨跌演变。采取本周看前三周或五周K线,然后坚决执行周K线的趋势特征倾向操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加上周均线与指标,还是无法做到有效的趋势方向选择,还是有做不到位的地方。
例如上证指数上周的周K线,收盘3154点,跨过2023年9月1日收盘3133点,但无法确认它已经站稳还可以继续强势拔高。指数突破未站稳,这样拔高反而凸显出多方无力再攻坚的窘境。虽然暂时还不至于立即回撤或出现较大下跌,但时间拉长久盘必跌的状况就会出现,最终还是要重新回归原来的上涨点位或支撑,那么这一段上涨就会无功而返。
回到日K线的均数量线解读,仍属于明显多头涨势量潮,没有改变原来的涨势结构,任何缩量回撤都是酝酿下一轮涨势的准备,显然缩量就是筹码有效锁定的效果,也就是价格稍作调整,并没有改变原来的趋势方向,显然不必过度担心周三的下跌。
只要涨势不变,任何回撤缩量都可以选择低位低量低接后等待再次上涨,上证指数没有正式跌破10日均线,下方还有20及40日均线的支撑,就算回撤20日均线也可以撑住再涨,关键在于筹码松没有松动,卖压不重,这是本轮分析的重点。
如何判断下一轮的涨势呢?只要均数量线及均线趋势明显上涨,那么价格回撤是“修正调整指标”,一旦指标再度出现向上交叉助涨,下一段涨势又会重新开始。甚至于修正到某一个阶段后突然间释放更大成交量后,一根巨量长红大涨推升,又重新进入另一段涨势。不是不可能,而是以量破价,任何状况都存在可能。
周三的下跌早在上周已提前说明,但20~40日均线3094~3070点会撑住而涨,估计5~8天后“第六个圈”确认,多方的涨势正式进入长周期持续上涨阶段,一波再涨的多头涨势才开始,务必随时盯紧关注多方的涨势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