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化湿颗粒与Paxlovid头对头研究结果公布,中医药构筑新发突发传染病初期第一道防线

2024年05月15日 14: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昀肖,实习生张弛
随着中医药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的优势不断被认可,其“灭火器”的功能也愈发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实习生张弛 北京报道 中医治疗疾病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繁衍离不开中医药的保驾护航,并在与疫病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的价值更是有目共睹,为祖国医学抗击瘟疫再次“亮剑”。

近日,“散寒化湿颗粒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即Pxlovid)对照治疗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在北京发布。研究结果显示,相关症状至持续临床恢复时间,患者体温复常时间,咳嗽、咽痛、乏力消失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1家中心共同完成。中医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再获力证。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表示:“散寒化湿颗粒作为中医药抗击新冠的重要手段,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巨大潜力,更为中医药在当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也强调,散寒化湿颗粒的临床试验结果为中医药治疗新冠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展现中医药的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优势。

随着中医药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的优势不断被认可,其“灭火器”的功能也愈发凸显。仝小林进一步指出:“在面对未知的X+N时,中医药应当成为防控初期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希望通过深化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加强中西医融合,多学科合作,为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建设贡献新质生产力。”

“正面单挑”

中医药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面对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挑战时,中医药的价值再次显现。陈俊峰表示,散寒化湿颗粒作为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还具备良好安全性,有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选择,为中医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这一重大成果对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散寒化湿颗粒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对照治疗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随机分组了400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轻型/中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00例和198例。试验组服用散寒化湿颗粒,对照组服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两组皆连续服药5天,随访至第28天。

研究结果显示,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相比,散寒化湿颗粒显著缩短轻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症状恢复中位时间(6.0天vs 8.0天);显著缩短患者咳嗽、咽痛、乏力消失的中位时间(6.0天vs 8.0天、3.0天vs 5.0天、3.0天vs 5.0天);显著缩短患者体温复常中位时间(23.9小时vs 39.75小时);在用药5天内,服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患者核酸转阴率高于散寒化湿颗粒(65.6% vs 46.4%),抗原转阴的中位时间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也短于散寒化湿颗粒;散寒化湿颗粒组及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回顾该研究的历程,仝小林强调,这次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新冠提供了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敢于经受规范循证研究的检验,敢于与国际公认有明确抗病毒靶点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在疾病主战场上‘正面单挑’,源于中医自信和原创优势。”

多位专家指出,散寒化湿颗粒作为中医药的代表,通过科学研究证实了其在治疗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中的疗效。该药物的临床试验显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尤其在退热、咳嗽、咽痛等方面表现突出。

“散寒化湿颗粒的研究结果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医药的潜力与价值,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胜利,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一种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表示。

“灭火器”功能

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与优势,仝小林表示,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处理呼吸道疾病方面,其治疗效果备受肯定。中医药在面对呼吸道传染病时,虽然不一定有现成的抗病毒功效,但在改善症状、减少重症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SARS等疫情期间,中医药在控制高烧、缓解咳嗽等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体现其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在探索治疗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时,中医药的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变得至关重要。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研究员邹晓辉介绍,散寒化湿颗粒作为传统中药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体,展现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优势。这种结合不仅为当前重大传染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中医药在其他疾病治疗中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医药的传统智慧在当今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高剑虹强调,散寒化湿颗粒的成功研究不仅意味着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巨大潜力,通过临床研究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也让中医药的价值得到更多西医同行的认可与接纳,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仝小林也强调,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缓解症状、减少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散寒化湿颗粒等中药的研究与应用,我们看到了中医药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随着更多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开展,中医药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范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发突发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始终存在,武昌模式的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未知的X+N时,尤其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疫情初期,中医药应当成为‘灭火器’,担负起筑牢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初期的第一道防线的重任,而使用中医药的医生群体即为‘消防队’,充分利用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提供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策略。”仝小林分析称,“希望未来继续深耕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加强中西医融合,多学科合作,以新质生产力贡献我国重大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