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深刻 麻辣点评——《程大爷论市》】
大盘缩量回调至半年线与3000点整数关口,原因何在?
主持人:本周大盘缩量调整至半年线与3000点整数关口,重大的双重支撑却出乎意料的脆弱,原因何在?后市何去何从?
程大爷:缩量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之前我也提到过缩量将会是A股的新常态。令人意外的是3000点整数关口和半年线重叠的重要支撑位竟然如此脆弱。
周五开盘时,3000点直接被击穿,经历了当天的横盘走势后,在收盘集合竞价阶段仍旧跌破了3000点,最终以2998点收盘。
近期市场如此疲弱主要是由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第一,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7.3。由于最近北向资金实时数据的缺失,许多人都没有关注北向资金的流向,但是通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基本可以判断北向资金以净流出为主。
第二,LPR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早在2月份,大家就对降息抱有预期,然而经历了4个月,LPR依旧没有降息,1年期LPR保持在3.45%,5年期LPR保持在3.95%。这一定程度上会给市场带来失望情绪,毕竟市场渴望着通过降息获得更多的流动性。
第三,社融数据带来隐忧。根据5月金融数据,由于政府债券发行速度加快,社融同比增长了8.4%,环比回升了0.1%,M1同比增长-4.2%,环比下降了2.8%,但M2同比增长7%,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扩大到了11.2%。对此现象,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严查手工补息后企业存款流向了理财。M1和M2的剪刀差是观察企业经营活动活跃度的重要指标,M1环比大幅下降会加剧市场的担忧情绪。
第四,资本市场利好政策已经集中释放,然而政策落地实效低于市场预期,造成了市场的低迷情绪。
第五,IPO审核重启。6月20日,沪深交易所重新开始受理IPO申报,市场目前较为脆弱,会担忧融资和再融资的重启是否意味着A股上涨趋势的结束。
吴清主席就退市问题表示不能“一退了之”,如何看待退市风险对小盘股的冲击?
主持人:陆家嘴论坛上,针对大家关心的退市问题,吴清主席表示不能“一退了之”,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如何看待退市风险对小盘股的冲击?
程大爷:单单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出清一些问题股在策略和路线上无可厚非,但是短期内的快速出清的确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最近的一两周内,许多股票莫名其妙地出现连续跌停板,尤其是一些小市值的、主营业务不明确的、业绩不理想的公司,它们的股价纷纷跌破了1元。因此许多公司即使没有ST,也遭遇了面值退市。
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缓解,将会形成羊群效应。从理论上来说,并非所有小市值和低股价的公司都是问题股,但是对于退市的恐慌导致投资者不在乎基本面情况,只要手中股票市值小、业绩差,就会进行非理性抛售。因此,最近的小盘股和微盘股跌得非常厉害,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的疲弱。
关于退市,我认为即使把所有的ST股和问题股都退掉,股市也未必能立马上涨。小市值的ST公司在市场占比很小,加起来也许还比不上一家大市值的公司,因此就算它们全部退市,市场的上涨依旧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股票退市,投资者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赔偿,甚至在某些情形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退市机制进行恶意退市,逃避本该承担责任。比方说,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已经套现立场,他们把股票都已经质押了,然后开始摆烂,就连信息披露都不搞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退市,但遭罪的实际上是中小投资者。像这样,“大股东生病,散户吃药”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一退了之”并不是最优解,市场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次出清。上市公司的“一退了之”必然会导致投资者们对资本市场的失望。目前,最优解是循序渐进地推动出清,让应当付出代价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介机构付出代价,让投资者能够有获得相应补偿的路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刘纪鹏教授呼吁暂停量化交易与融券做空,有道理吗?
主持人:面对市场的持续疲弱缩量,刘纪鹏教授呼吁,应该暂时停掉量化交易与融券做空,有道理吗?
程大爷:早在2021年,我就表示量化交易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股市是一个巨大的散户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市场承受不住过多的金融创新。具体而言,量化交易对市场有3个层面的影响。
第一,影响公平交易。散户和量化交易的机构拿着完全不同级别的武器在进行博弈,机构300单/秒,而散户1秒钟连1口单都下不了,这就好像大刀长矛对阵机关枪。刘纪鹏将高频量化交易比喻为“打鱼时用绝户网”,就连小鱼仔都没放过,这严重挤压了个人投资者的盈利空间。
第二,影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资金应当流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价值类的头部的行业和公司,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在高频量化交易中,股票只是筹码,基本面不在考量范围,操作者只在乎波动率,哪里的波动性大、有利于利用差价进行投机,资金就往哪里流。因此,量化交易越成功,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弱。
第三,带偏市场整体投资风气。在本次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培养耐心资本,而量化交易恰恰是最不利于培养耐心资本的。
量化交易的首要盈利模式是剪羊毛,而在2022年和2023年,这又恰好成为几乎唯一有效的盈利策略,因而量化规模迅速膨胀,量化交易成为市场追捧的主流交易模式。这样一来,谁会有耐心做长期投资者呢?
因此,我是十分赞成刘纪鹏教授的观点的,不论叫停量化交易与融券做空成效如何,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和恢复投资者信心,这都是值得尝试的。
白酒行业指数再创2024年调整新低,真砸出黄金坑了吗?
主持人:茅台持续领跌白酒板块,白酒行业指数再创2024年调整新低,真砸出黄金坑了吗?
程大爷:每逢茅台现货和股价下跌,总会有人给大家灌毒鸡汤。比如2021年时,茅台价格一度炒到2600元,之后开始下跌时,不少基金公司就站出来说茅台每次下跌后都会创新高。
但是我从2021年起就不看好白酒板块,那时我就提到10年的白酒周期已经面临拐点。直到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动摇过。原因有4点。
第一,茅台并非红利资产。最近茅台进行了分红,每股分红30.8元,相对于其1500-1600元的股价,股息率不到2%。2023年全A指数的股息率是2.18%,而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是3.5%左右,相较而言,茅台的股息率显然偏低。投资者长期将茅台视为红利资产,这是一种误解。
茅台的估值很高,2021年时,茅台的市盈率是72倍,而从茅台历年的盈利增速和收入增长来看,它是配不上这么高的市盈率的。所以这次茅台的下跌也是有迹可循的。
2023年上半年茅台的利润增长20%,全年报中显示的利润增长19.16%,据此可以判断茅台的利润增长在第四季度出现了拐点。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它的利润增长只剩下15.72%。这也表明了茅台的高估值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供给端宽松。许多人拿茅台2013年估值下降后创新高的状态来类比本次茅台的调整,但实际上二者在供给端毫无可比性。2013年时茅台的年产能大约为3万吨,而现在茅台的年产能高达6万吨,况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上基酒和社会库存。
第三,需求端紧缩。50后和60后是茅台的主要受众,而随着这代消费群体的老化,他们对白酒的需求逐渐减少。加上80后9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怎么青睐于白酒,对茅台的需求更是缩减。消费群体的变化也让这个板块后劲不足。
第四,茅台的金融属性削弱。投资界流传着茅台和普洱茶都是越陈越值钱的说法,但如今大家再回过头去看待2005年和2006年时普洱茶的炒作,就可以明白这只是一个故事。
茅台不可能真的放100年,即使是二三十年,在保存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酒精也会大量挥发,所以茅台的金融属性也就是说说而已。投资者往往都是买涨不买跌的,茅台的10年大周期应该在2021年就出现了。
大家不要轻信茅台跌出黄金坑的说法,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中,无论是房地产、普洱茶还是白酒,真正见底的时机都需要观察,我认为并不会在短期就出现。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先聊到这里,感谢程大爷,我们下周再见!
程大爷:好的,再见!
如果希望获得本节目的文字版摘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传媒”,输入节目“程大爷”即可获得文字版摘要。
风险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作为入市依据。本期嘉宾程峰,职业证书编号S0570611100178。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