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翼真重生入局,纯电MPV市场还是一片新蓝海吗?

2024年06月28日 17: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巩兆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嘉兴报道

“公路高铁”后又现“陆地空客”,纯电MPV赛道再迎“新玩家”。

6月25日,翼真汽车(LEVC)旗下新车L380正式上市,定位为中大型MPV,共推出了4款不同配置的车型,价格区间37.99万~47.99万元。

作为吉利旗下品牌存在感较低的品牌,LEVC翼真汽车始创于1908年,拥有百年历史,专注打造英伦风格汽车,以出租车起家。2006年该品牌由吉利收购LEVC 20%的股权,并于2013年完成全资收购,但却并不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作为吉利收购LEVC后推出的首款车型,翼真L380瞄准了纯电MPV赛道。“随着智能电动化技术的发展,MPV车型对于多座位城市SUV的替代趋势会越来越强。并且近两年MPV的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徘徊在10%左右,远低于新能源整体市场接近50%的渗透率数据。”LEVC全球CEO南圣良表示,新能源MPV的增量空间巨大。

作为专注于高端出行市场的品牌,外界猜测翼真L380面向的受众群体或许不是家庭用户,更有可能是有商务出行需求的公司或者网约车司机。

翼真L380上市之前,外界多将其与自己“兄弟”产品极氪009进行对比。但在品牌方面的划分下,极氪主打科技、家庭路线,L380聚焦空间、商务路线。南圣良强调L380的推出,肩负着吉利提升MPV市场占有率的责任。


聚焦于纯电MPV这一细分市场,目前市场中的产品有限。跟随国内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电动化浪潮的推动,电动MPV看似迎来新的“红利期”,去年开始迎来各大车企相继布局。但一年过去,市场端的销量反馈却一直萎靡不振。打得火热的纯电MPV赛道,似乎没有想象中令人狂热。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国内MPV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39.6万辆,同比减少8.8%,在乘用车市场上的份额还不到5%。相较于轿车、SUV,MPV一直处于更低位的细分市场,本身的销量就较为有限,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10.6%一路跌至2023年的4%左右。

其中,燃油车、插混车型销量占据八成,纯电MPV更加小众,仅分到两成左右的市场。即便是该细分领域的“销冠”小鹏X9,5月交付量也仅为1625辆,不及岚图梦想家PHEV、传祺E8 PHEV等混动MPV的月销量;市场关注度较高且与L380出自“同门”的极氪009、沃尔沃EM90销量也难言出色;曾被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 5月份销量直降到了614辆;腾势D9 DM-i月销量破万,其纯电版上市至今月销却仍不足千辆。

在新能源MPV这一赛道上,纯电与混动走向两端。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使用体验来看,纯电MPV的静谧性更加出众,且因补能形式的不同,使用成本更低。但其短板也较为明显,续航补能问题仍是其最大的痛点之一,亟待完善。因此,对比之下混动车型占到MPV赛道上风,纯电MPV陷入“有声量、无销量”的惨淡情况。

与轿车、SUV相比,MPV的使用场景区别较大,高频使用场景多出于商务、家庭出行,其受众多为老板、领导、二三胎家庭,购车目的大多明确适用于上述情况,城市用车和长途出行都需考虑在内,这也对车辆的续航、性能、舒适度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而纯电MPV的有限续航,对家庭和公务用车来说并不友好,将引发这部分追求效率与乘坐体验感的用户的担忧。同时,部分地区补能体系尚未完善,也将进一步加剧驾驶者的补能焦虑与用车焦虑。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长65%。2023年全年新增充电基础设施338.6万台,其数量就占据了累计总量的40%。2023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8。

“车多桩少”的矛盾依然存在,补能焦虑成为隐忧所在。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当前纯电动车主后悔购车的比例正在增加,插混/增程车主的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还在持续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纯电车主在补能领域的顾虑所造成的。

对纯电MPV受众来说,补能体系是否完善也成为评判其是否下单的重要原因。同等条件下,“可油可电”的混动车型拥有更好的灵活性,被认为是当下MPV市场最合适的动力方案,对于公务与家庭受众来说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面对理想首款纯电产品MEGA的失利,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也曾坦言“补能网络没起来真的没法卖”,并在产品端进行了调整,推迟纯电SUV产品的发布,加速布局更多的自营超充桩。

在相关部门、第三方充电平台以及车企对充电设施的加大投入,补能体系进一步完善,纯电驱动的超大车型得到市场充分验证,高端纯电MPV或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有更多的增量等待车企挖掘。现阶段纯电MPV产品精准定位高端玩家,如何在功能导向性较强的MPV车型中走出差异化优势,也将是车企将声量转化为销量的关键所在。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