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去年北京对外投资同比增17.4%,鼓励引导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

2024年07月15日 19: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北京市立足“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功能定位,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7月15日,2024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表示,为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北京市立足“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功能定位,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对外投资稳中有进。2023年北京市对外投资迅速恢复,达到81.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五年来,北京累计对外投资近360亿美元、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对外投资覆盖面不断扩大,遍布全球六大洲13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18个行业,主要聚集在商务服务、制造业、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

二是重点领域走出去成果丰硕。发挥科技创新、数字、绿色、人文等优势,不断提升对外投资质量效益,带动“北京服务”、“北京技术”、“北京产品”走出去。科兴中维在印度尼西亚等四国投资约2亿美元建设疫苗和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基地;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巴士已经在阿联酋投入商用,无人配送机也开进了沙特大学城,预计公司海外业务未来三年内将提升至60%以上。

三是搭建起更加精准专业的出海服务平台。昌平区大力推进“生命谷”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即将达到千亿规模,为接轨海外市场、加强开放合作,今年5月新设生命健康产业出海服务中心,助力生命健康相关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两周前,在北京市大兴区成立了全国首家数字生态出海创新服务基地,这是集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企业服务中心、孵化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四是切实增强了当地群众获得感。聚焦“惠民生”,北京市推进了一大批“小而美”项目,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比如,北京大北农生物目前有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批阿根廷种植许可,有效解决了南美大豆的杂草和虫害问题。嘉友国际在刚果(金)建设卡松巴莱萨-萨卡尼亚道路与陆港的现代化改造项目,将通关时间由7—15天大大缩短为3—5天,有效提升通关和多式联运效率。

财经日历

      • 2025年 7月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