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48期)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启3周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发布

2024年07月22日 18: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雷椰,李德尚玉,徐佳扬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徐佳扬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启3周年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三周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数据显示,从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以来,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总体运行平稳,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入手,于 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碳市场启动三年来,随着更多减排技术和措施得到充分应用,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每吨碳价由开盘初期的40多元上升到90元左右,历史最高值超过100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迎来三周年,也迎来了即将扩容的一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作为年度政府工作任务,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企业有望下一批进入碳市场,从而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

2、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共包括总则、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监督管理、附则等八个章节,提出三十六条具体要求。

5年内,符合《暂行规定》动态更新情形的方可进行动态更新。动态更新工作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突破生态功能、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保持开发保护格局的基本稳定,严禁不符合规定随意变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部发布《暂行规定》,明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细则,强化动态更新监管,确保生态底线不突破,开发保护格局稳定。

3、《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到 2025 年,首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全部开工,转化应用一批煤电低碳发电技术;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 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 20%左右、显著低于现役先进煤电机组碳排放水平,为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探索有益经验。

到 2027 年,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进一步拓宽,建造和运行成本显著下降;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 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 50%左右、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对煤电清洁低碳转型形成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

7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的公告。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现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相协调;(2)强化绿色建筑的碳减排性能要求;(3)优化实施效果,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此外,文件规定,绿色建筑评价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与评价,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完成后进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强化碳减排要求,优化实施效果,促进绿色建筑与标准体系协调,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5、《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GB/T 44160-2024)国家标准。该项国家标准主要适用于对大型体育赛事、展览展销、庆典和演出、峰会论坛和群体性活动等大型活动的可持续性评价。

此外,标准着眼于绿色发展,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围绕可持续性采购、碳中和、场地利用、生态修复和恢复等方面设置了7大类35项评价指标,重点关注大型活动的绿色低碳水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社会责任承担。标准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将大型活动的可持续性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提出了指标分值计算、评价等级设定等,评价过程涵盖大型活动的申办、筹备和举办全过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标准的颁布与执行,对于指导和推动筹划大型活动时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具有积极作用。

二、地方动态

1、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建成

7月17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启动仪式正式开启。现场开启“龙江绿碳”签约环节,黑龙江省林草局与第九届亚冬会组委会签署《第九届亚冬会碳中和合作协议》,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签署《林业碳汇领域合作备忘录》。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省林业碳汇服务中心)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黑龙江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林业碳汇开发及生态价值实现”协作框架协议》。本次省林业碳汇交易启动仪式标志着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建成,“龙江绿碳”实现“零”的突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黑龙江省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体系,有利于发挥当地环境资源价值优势,通过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助力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

2、海南完成首例热带雨林碳汇交易

7月10日,海南省林业局举办热带雨林碳汇交易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海南3家公司认购了合计35万元的热带雨林碳汇。据悉,该项目是全国首例国家公园碳汇交易活动。此次碳汇交易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的1万亩热带雨林金钟藤清除项目为基础,恢复林木生长、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碳吸收和积累,产生碳减排量。

在国际碳交易方面,海南已启动红树林生态修复VCS项目,在参与全国统一市场方面,目前正策划实施全省首批CCER项目;在地方性碳汇方面,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制定林业碳汇管理办法,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形成完整的地方性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海南首推国家公园碳汇交易,引领绿色经济新风尚,不仅帮助构建多元化碳汇交易体系,更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企业实践

1、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客户解决方案董事总经理保罗·穆迪:中国ESG人才紧缺,制约ESG金融发展

近日,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客户解决方案董事总经理保罗·穆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总体呈强需求、弱供给的特征,专业人才不足制约了ESG金融发展。ESG投资岗位人才被认为是最为紧缺的,其次是ESG投资分析岗位,再次是ESG风险管理岗位。

他指出,目前,全球CFA持证人有近20万的规模,其中有将近1万人在中国。因此,为了方便中国考生顺利参加CFA协会的ESG认证考试,CFA协会计划尽快在中国内地设置考点,未来将会继续帮助中国以及全球的可持续金融知识能力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ESG金融专业人才供需失衡,CFA协会计划增设内地考点,加速ESG认证考试,助力可持续金融人才培养。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