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涛 深圳报道
8月13日晚间,贝特瑞(835185.BJ)发布了拟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其中一项修订内容是——将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可设副董事长1人”,修订为“设董事长1人,可设副董事长1至2人”。
该内容将提交至公司2024年8月2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如果议案顺利通过股东大会,任建国出任公司副董事长的任命将正式生效。
此前,贝特瑞发布公告,免去原总经理任建国的职务,由黄友元担任公司总经理,同时选举任建国为公司副董事长。
因为根据贝特瑞现行的公司章程,公司最多只能有一正一副两名董事长,而在已有现任董事长贺雪琴、副董事长黄友元的情况下,新增任命“任建国为公司副董事长”必然会导致公司出现一正两副三名董事长,违背公司章程的约定。
眼下,贝特瑞修订《公司章程》,将使得人事安排得以落地。
据公告内容,在7月29日举行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对于相关人事任免议案,六名董事投同意票,三名董事投反对票。
贝特瑞在随后的“说明”中指出,将修订公司章程中的相关内容,“选举任建国为公司副董事长,任职期限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自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有关副董事长人数的规定后生效。”虽然贝特瑞拟修订《公司章程》等,为任建国的副董事长任命提供规则依据,但最终的人事任免能否成行仍面临不确定性。
“在公司章程没有修改之前,公司章程是具有相关效力的。如果董事会决议是附条件的,比如提前商定要等到公司章程修改完毕之后相关决议才生效,这样是没问题的,这相当于是一个预审议的过程,部分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资本运作的时候,往往也会设置附加条款。但是公司章程的修改是需要经过股东大会审议,2/3以上股东表决同意,如果审议不通过,那么前述决议将不会生效。”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智斌对记者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换帅”风波正好发生在控股股东中国宝安(000009.SZ)董事会换届前夕,似受到了中国宝安股权纷争牵连。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宝安及其子公司合计控制着贝特瑞66.86%的股份。
中国宝安现任第十四届董事局、第十届监事会成员自2019年6月上任,任期均为三年,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第十四届董事局、第十届监事会的任期早已于2022年6月届满。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宝安的董事局、监事会换届工作仍未完成。
迟迟未能换届的原因,则源于中国宝安背后三股力量的“博弈”,即现任管理层、深圳国资与粤民投。
早前,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掌控负极龙头“贝特瑞”这一重要资产的中国宝安,受到了深圳国资和粤民投连续多次举牌。
截至2024年一季度,深圳国资旗下的承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国宝安18.4%的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粤民投旗下韶关高创持有中国宝安16.02%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二者持股比例非常接近。
在三方僵持近两年后,今年8月8日,中国宝安一则修订《总裁工作细则》的公告,暗示了公司换届工作有所松动。
新的《总裁工作细则》中,削减了总裁的权限,但强化了董事局主席的职权,如对中国宝安总裁的日常经营管理职权、聘任和解聘非公司高管员工的职权均作出了修订,对于部分董监高的任免或建议聘用和解聘,明确为“由董事局决定”,“董事局将决定权进一步授权给董事局主席”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宝安的《总裁工作细则》修订,与贝特瑞的总经理人事变动,只相差了8天。
2022年7月,贝特瑞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深圳国资与粤民投均提名了各自人员进驻董监事会。
而此次贝特瑞人事任免议案中,投出反对票的除了任建国本人外,另一名董事王轶超即来自粤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