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线图”已定 深化电改呼声渐高

2024年08月17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

随着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着电力保供和系统稳定的双重挑战。

近期有关新型电力系统的高层文件接连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于8月6日和8月11日先后公布,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电力体制改革作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导,确定了相关的“路线图”。

新型电力系统“新”在哪?如何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带来的诸多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参加了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的“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议”,多位专家谈了自己的思考。

新能源实现大规模高比例发展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7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成为装机第一大电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28%,已处于国际前列。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今年1—6月,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8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1%。

在上述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认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仍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迅猛、保供压力较大;二是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电压、频率稳定问题凸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五是灵活电源的最大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波动不匹配,制约了新能源消纳;六是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和能效有待提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息息相关,此次《行动方案》的提出,既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下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目标,也提出了能源转型加快建设的关键举措,从不同方面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上述会议上表示,电力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要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形态转变。要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谋划和发展先进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储能产业集群建设、综合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集群建设,以及电力工业软件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刘吉臻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演化的过程。技术创新重点方向是“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要着力推进五大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创新,促进新一代煤电升级;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多元储能技术创新,促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能替代及再电气化技术创新,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

体制机制改革愈发迫切

“能源的转型不是在现行体系下的修修补补,而是整个能源体系的重塑。”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在会议上表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从以稳定可预测的化石能源为基础,变革为以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为主,既需要硬件设施的重建,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当前,要充分认识电力市场建设条件的变化以及在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会议上指出,新能源具有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的特性,电力市场竞争理论发生重要改变,电力市场理论基础和交易规则需要重构;电力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电动汽车、储能、分布式、微电网等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双向互动特征更加明显,市场主体多元化,统筹协调难度加大。此外,随着电力市场的参与主体、成本特性、平衡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也逐步显现。比如,煤电保供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抽蓄、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市场价格机制还不完善,峰谷电价时段划分没有充分体现新能源绿色价值,电碳市场协同有待加强等。

8月1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明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认为,我国经历两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诸多成效,不过目前电力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体现为源网荷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反映了网、源两个环节“垄断与竞争”的体制差异,影响清洁转型、能源保供;第二,尽管电力市场架构体系初步搭建,但不到位、不完善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行政不当干预、政策繁杂多变,企业难以适从,亟需界定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边界。

对于下一步深化电改的方向,陈宗法认为,要以系统思维深化改革,构建能源电力领域“两新”体系;聚焦网源协调,在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进一步开放电网投资,研究推进输配分开改革,实现电网“管得住”与“放得活”的有机统一。另外,聚焦新能源消纳,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市场、政府、企业协同发力,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

“我们还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和落实电力市场体系的各项举措,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电力市场体系由‘大而全’向‘实而效’转变。”陈宗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认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创新的核心是有效实现电能量价值、调节价值、绿色价值三种价值。而要有效实现前述三种价值,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力,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

林卫斌建议,完善电能量市场建设,充分实现节点电能量价值;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充分实现灵活性调节价值;以容量电价为过渡,积极推进容量市场建设,有效体现容量价值;畅通新能源消纳渠道;健全绿证制度,充分实现新能源绿色价值;分类施策,健全储能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需求响应机制。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