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医师节:“最美医生”谈医术锤炼和家国情怀

2024年08月22日 19: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佳英,贺佳雯
“最美医生”美在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佳英 记者贺佳雯 北京报道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4年“最美医生”。8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最美医生”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并答记者问。“最美医生”中的4位个人代表余家军、林丽珠、姜楠、侯新琳和1位团队代表邓宝凤分享对“最美医生”的理解与自身的医务工作故事。

除此之外,入选“最美医生”的还有朱兰、陈静、翁心华、邓桂芳、李伯藩、毛里夏里甫·哈帕6名个人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老年护理团队。

“最美是家国情怀,不管是在雪域高原的西藏,或者是在塞上江南的宁夏银川,一想到我们跑、病人就不用跑了,就无比地自豪和骄傲。”在发布会上,有过援藏经历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表示。

从医37年,奋斗于心脏外科临床一线的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姜楠认为:“作为一个医者,我觉得‘美’应该体现在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

在成为“最美医生”的路上,医务工作者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从1987年至今,从医三十余载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林丽珠表示,除了要把中医的知识学好,还得跟得上现代医学发展,尤其是很多老年肿瘤患者并发症非常多。因此,医生“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会”,既要迅速做出病情判断,又要综合考虑肿瘤与全身状况给出诊疗方案。

另一位“最美医生”姜楠在心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中不断创新,从二尖瓣闭式扩张姑息手术到多瓣膜成形与置换手术,再到不开胸介入下心脏瓣膜手术,填补十余项天津市心脏外科技术空白。

姜楠强调,心脏外科工作具有特殊性,需要多学科紧密配合与协作。为此,他积极与麻醉科、体外循环、术后综合监护及护理等多个兄弟科室建立紧密联系,推动团队间协同建设。

从提高医术、延长生命的宽度和长度,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最美医生”一直行动在路上。

据了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已经持续援藏九年,同时从2022年开始在宁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第一是不让病人跑,变成医生跑。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顶级的医疗资源,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的情况。第二是提高了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儿童的救治水平。面向整个西部,包括西北、西南,成为了当地的医疗高地。”侯新琳回顾援藏和在宁夏的工作经历时指出,最终目标是通过师父带徒弟,输血到造血,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财经日历

      • 2025年 7月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