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海通证券(600837)公告2024上半年营业收入88.65亿元,同比下降47.76%,归母净利润9.53亿元,同比下降75.11%。
今年一季度海通证券营业收入为47.62亿元,同比下降44.11%;归母净利润为9.11亿元,同比下降62.56%。以此推算,海通证券第二季度净利润仅为0.42亿元,环比大幅缩水95%。主营业务收入全线下滑,其中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是海通证券业绩下降的最大影响因素。此外,股权融资规模下降,投行业务收入减少也拖累了海通证券业绩。近日,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姜诚君被调查,无疑令其投行业务雪上加霜。今年以来,海通证券已主动撤回25单IPO项目,撤回率50%。
投行收入减少11.76亿元
海通证券上半年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21.45亿元)减少11.76亿元,减幅54.8%,主要是IPO融资金额同比下降,公司股权承销收入减少。
具体来看,上半年海通证券完成4单境内IPO项目,同比减少7单;融资金额26.39亿元,同比减少236.98亿元,在审及待发IPO项目数量24单,同比减少43单;完成1单再融资发行,同比减少6单;承销金额3亿元,同比减少63.31亿元。
境外股权融资方面,上半年海通国际完成香港联交所IPO保荐项目4单;完成香港IPO承销项目3单,港股二级股权融资承销项目1单。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目前海通证券还有104单IPO项目在排队,其中83单处于终止审查状态。据Wind数据,截至8月30日今年海通证券有50单IPO保荐项目,目前已主动撤回25家,撤回率50%。
海通证券的保荐项目撤否率,也高于同梯队的平均水平。
2023年海通证券共保荐了125个项目,保荐数量在行业排名第三,低于中信证券的251家和中信建投证券的169家,但撤否率却高于上述两家券商,达18.4%,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撤否率分别为16.73%和14.2%。
从2022年的数据看,海通证券撤回了16家保荐项目,撤否率达11%,在头部券商中位居第一。
还有一些项目在IPO过程中存在“一查就撤”的情况,让海通证券的保荐质量遭到质疑。以科创板IPO科利德为例,2月份该项目主动撤回。在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两个多月后,海通证券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时对该项目撤回原因也进行了揭晓。根据通报,科利德涉及研发人员数量存在出入、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准确、研发领料与其实际需求不匹配等多个造假问题。
成功保荐上市后被发现财务造假
实际上,除了在IPO阶段发现问题并拦截外,海通证券保荐的部分项目成功上市后被发现财务造假。
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卓锦股份,主营业务为“环保综合治理服务”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两类。上市当年,卓锦股份就进行财务造假。2023年5月19日卓锦股份公告称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2021年下半年卓锦股份将部分成本以保证金名义计入往来款,虚减营业成本2796.52万元,进而虚增利润总额2705.67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1.47%、57.84%。通过此次IPO,卓锦股份公开募集资金总额为2.51亿元,其中海通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2770万元,承销保荐佣金率为11.03%。
海通证券投行业务风波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累计收到74张投行业务罚单,其中海通证券收到10张,为投行罚单数量最多的券商。相关处罚涉及的IPO项目包括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相关债券承销项目包括中核钛白、格力地产债券等。
姜诚君涉嫌严重职务犯罪 投行展业更为艰难
中纪委8月28日通告,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姜诚君被遣返回国,他涉嫌严重职务犯罪,于2024年7月外逃。今年7月31日海通证券公告,姜诚君因个人原因辞职,此事或让海通证券投行展业更为艰难。
姜诚君长期在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投资银行总部工作,中证协官网显示,姜诚君共保荐了12个项目,包括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再融资等保荐承销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市场上有市场消息称海通证券已经暂停投行离职审批。海通证券回应称,对相关传闻暂不了解,目前公司投行部门的工作正常开展。如果有需要披露的事项,公司会及时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