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业中期利润整体下滑 9家公司减值损失过亿承受信用风险

2024年09月04日 23:03   原创   光柱

A股上市券商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全部出炉。整体来看,券商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滑。

今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合计取得净利润639.61亿元,同比降逾两成。净利润排名前五的是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仅四分之一的券商净利同比实现正增长,1家券商亏损。

投资快报记者发现,部分券商2024年中期业绩还受到了计提减值准备的拖累。共有32家券商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其中9家计提金额超过1亿元,

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两成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50.23亿元,同比下降12.69%;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9.61亿元,同比下降21.92%。

整体来看,头部券商由于业务布局相对综合全面,展现出较好的抗跌能力,上半年业绩相对稳健;而中小型券商则业绩弹性较大,分化明显。

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看,排名前五的是中信证券(105.70亿元)、华泰证券(53.11亿元)、国泰君安(50.16亿元)、招商证券(47.48亿元)、中国银河(43.88亿元)。此外,上半年净利超20亿元的还包括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

与头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净利润下跌明显,在净利润不足15亿元的22家券商中,有12家券商的下降幅度超过15%。

华西证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40亿元,同比减少92.46%,跟华西证券一样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0%的中小券商还有6家。

投行业务持续承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券商各业务收入来看,2024年以来,受资本市场环境变动影响,券商在投行业务等普遍承受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上半年,仅中国银河证券、长城证券、南京证券、太平洋证券、首创证券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出现正增长。有16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超过25%,其中7家下滑超过50%,下滑最明显的券商分别是东北证券、中信建投、西部证券、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

投行业务承压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市场的冷淡。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统计称,上半年,A股发行规模人民币1510.84亿元,同比下降74.67%。按主承销商承销份额计算,A股承销规模前十位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77.62%,同比增加2.21%。

这也意味着,在投行业务承压的同时,项目资源也在更多地向头部券商聚集。但从头部券商的业绩表现来看,资源不是单纯地向“券商一哥”靠拢,而是形成了新的分流趋势。

据中信证券半年报,其上半年完成A股主承销规模人民币318.96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市场份额18.44%,排名市场第一,但该份额同比下滑5.53%。并且,其IPO主承销规模从2023年的市场第一名下滑至第二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信建投,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28亿元,同比下滑29.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8亿元,同比下滑33.66%。记者留意到,其投资银行业务显著下降,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61.81%,下降幅度在所有主营业务板块中是最为显著的。

近日,在中信建投的业绩说明会上,中信建投计划财务部、库务部行政负责人赵明表示,公司投行收入下降,主要因公司股权承销规模下降;财富管理收入下降,主要因二级市场股基交易量同比下降;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因市场波动影响,权益类自营收入同比下降;资产管理收入下降,主要因股权跟投收益同比下降所致。

9家公司减值损失过亿承受信用风险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过亿的九家券商的上市公司分别是: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华西证券、国泰君安、国海证券、华创云信、东兴证券、中泰证券。

海通证券以8.70亿元位居第一,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华西证券计提金额均超过3亿元。国泰君安、国海证券则超过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海通证券连续两年中期报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位列第一。2023年同期公司也计提了12.04亿元减值。

记者了解到,券商信用减值风险主要涉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该业务允许股东将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质押给券商以获得资金。信用减值风险通常与市场波动、股票价格下跌、股东信用状况等因素相关,可能导致券商计提较大额度的信用减值损失。

如东兴证券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相关会计政策,结合持有的金融资产风险特征变化情况,公司对2024年6月30日的金融资产(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融出资金、其他债权投资、应收款项和其他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方法评估,公司2024年上半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人民币1.37亿元。

东兴证券表示,买入返售资产计提减值,主要是针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受担保证券价值波动影响。融出资金计提减值,主要是受股票市场下跌,维持担保比例下降影响,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计提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坏账准备,主要是公司对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应收款项和其他资产预估可回收金额后,将账面价值和预估可回收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信用减值损失。

东兴证券指出,上述计提减少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人民币1.13亿元。

国海证券亦明显受到了股票质押业务影响。国海证券今年以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累计达到2.11亿元,其中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累计1.86亿元,计提原因是多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融资人未按照业务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构成违约。

值得一提的是,国海证券在投资者问答中对股票质押业务计提减值进行了详细解释:“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大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等因素影响,全市场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开始暴露,各证券公司都进入化风险、降规模阶段。近年来公司股质业务以消化存量为主,新增业务审慎开展,业务规模大幅压缩。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股质项目准入管理与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事前风险评估有效、事中风险监测及时、事后风险处置到位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历史存量项目的风险化解工作也在通过法律诉讼、催收等多种措施持续推进中,后续公司将继续多措施加强股质风险化解,最大程度实现公司债权。”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