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中国太阳能硅片(直径>15.24cm的单晶硅切片)出口1.37亿美元,环比6月下降12.7%。
2024年1-7月中国太阳能硅片(直径>15.24cm的单晶硅切片)出口总额14.47亿美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34.31亿美元下降58%。
1-7月中国太阳能硅片出口总额同比下降
2024年1-7月中国出口硅片金额同比降幅较大,除出口数量同比下降原因外,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光伏硅片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分国家看,2024年1-7月中国出口硅片Top10国家分别为:泰国(7.67亿片)、越南(5.48亿片)、印度(4.42亿片)、马来西亚(3.86亿片)、韩国(3.29亿片)、老挝(2.03亿片)、柬埔寨(1.49亿片)、新加坡(0.69亿片)、土耳其(0.44亿片)。
分省份看,2024年1-7月中国海关组件出口Top10省份分别为:江苏、广东、河南、云南、浙江、陕西、天津、广西、上海、宁夏。
多国调高光伏进口关税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测算,2024年1-7月中国海关出口印度14.8GW,出口土耳其6.1GW,出口柬埔寨4.3GW。
当前,中国出口光伏电池片到印度仍然需要缴纳25%的BCD进口关税,即便如此,印度电池片进口量巨大,也体现了印度本土电池片产能的严重不足。此外,2024年4月1日之后,印度政府针对光伏组件开始执行ALMM清单规定,目前没有中国企业在ALMM清单之内,因此中国光伏组件在4月1日之后出口印度量大幅下滑。但由于印度企业本土电池片产能短缺,因此印度电池片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此外,作为海关出口第二目的国的土耳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2023年初土耳其政府发布了关于光伏电池进口新规定:光伏电池片的进口关税必须按千克计算而非按平方米计算,进口光伏电池的最低价格将为60美元/千克,超出这一限制的电池将被课以关税,2024年5月土耳其政府将最低价格提高至85美元/千克。
2024年3月19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4/9号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组件反倾销案作出反规避终裁,裁定中国的涉案产品经由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及约旦出口至土耳其以规避反倾销税,因此决定将该案日落复审终裁确定的反倾销税适用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及约旦的涉案产品,对上述五国均征收25美元/平方米反倾销税。
光伏出口中东地区增幅最大
分区域来看,欧洲区域出货量最高,为66.8W。亚太出货量45.5GW,拉美出货量18.9GW,中东出货量18.1GW,非洲出货量7.4GW,北美0.6GW。
其中,中东增幅153.9%;亚太增幅97.5%;北美增幅94%;拉美增幅14.6%;非洲增幅12.8%。
从增幅最大的中东地区来看,巴基斯坦绝对是2024年的黑马,电力短缺及电价上涨刺激光伏组件需求爆发。1-7月中国海关出口巴基斯坦超13GW。沙特阿拉伯市场今年也是明显发力市场,1-7月出口沙特超过10GW。而欧洲同比去年下降约3.7%左右。有分析认为2023年一季度欧洲囤货因素较多,2024年受到红海危机的影响,光伏出口运输成本上涨了数倍,导致组件在欧洲的到岸价格上涨。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运输成本和时间,还加速了欧洲组件库存的去化。由于运输路线的改变,国内对欧组件出口的船期延长了15天以上,推动欧洲的组件库存减少。
国内龙头对产能出海机会保持高度关注
作为硅料和电池片行业的双龙头通威股份,一直对产能出海的机会保持高度关注和积极研究。公司曾表示,前期相关团队也进行过多次调研,并持续围绕海外贸易政策、生产要素稳定性、产业配套、投资强度、合作模式等机遇与挑战进行全方位论证,后期具体项目规划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近日,公司计划耗资不超过50亿元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润阳股份是一家优质光伏企业,业务涉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组件、光伏电站等光伏产业链,已形成工业硅产能5.5万吨、多晶硅产能13万吨、拉晶产能7GW、切片产能10GW;产业链中游形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57GW;产业链下游形成组件产能13GW,并适当布局部分光伏电站业务。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润阳股份拥有4家全资境外子公司,分别位于泰国、新加坡、美国、德国,布局了电池片和组件产能以及销售基地,但主要是泰国的合作产线有实际产出。今年7月份公司披露目前欧洲和美国地区占其组件出货量的80%以上,“RUNERGY”已经成为美国排名前五的品牌,预计2024年海外组件出货量为6.5GW。如今通威股份在海外组件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在贸易摩擦日益成为光伏组件厂商主要风险的背景下,并购润阳股份无疑会对通威股份的海外布局产生正面影响。
对于此次收购,通威股份也明确表示是为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关于引导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促进行业优质资源整合,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产业低效竞争,提高光伏行业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