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都经历过产业阵痛,但能痛定思痛,重新再站起来的,不多。
数据显示,今年1-6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0.1%,增速在全国汽车产量前十大省市中排名第一位。时隔8年,“中国汽车第一城”的称号,又回来了。
这背后,新能源汽车堪称最大“功臣”。
其中,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打造的阿维塔售价超过30万元/台,给出了新豪华的参考答案。深蓝汽车在15-20万元区间,做到了外观、智能、续航等各方面的显著领先,在东南亚、中南美取得优异成绩;新汽车长安启源E07带来一车抵多车的全新体验,在中东非亮相即受追捧。
长安汽车不仅在国内昂扬向上,更是成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且仍然稳坐重庆汽车龙头企业位置。
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重庆汽车产业,不仅重塑竞争力,并且跑出了技术创新的加速度,我们不禁要问,重庆做对了什么?
从长安身上,或许能洞见一二。
抢抓新赛道
八年前,重庆从“中国汽车第一城”的位置滑落时,已经构建起以1家本土龙头企业为引领、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这里的1,就是长安汽车。
彼时,长安拥有庞大的燃油车基盘,在重庆市企业联合会每年发布的重庆企业百强榜单中,已经连续15年名列榜首。
然而,随着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多年来的首次下滑,重庆汽车产业,尤其长安汽车首当其冲,遭遇重大考验,被迫节流、瘦身。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挑战实则蕴含着大机遇。看似下滑的表象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全新升级、产品呈现的全新形态,以及竞争构成的新格局。
长安这所百年老店,光造车就有40年经验,面对重庆汽车产业,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大变局,长安管理层理性分析、精准把脉,迅速把发展方向锁定在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上。自上而下、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第三次创新创业,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启。
2017年10月,长安汽车正式对内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全体长安人以归零的心态,朝着四个方向转型,分别是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从提供产品+服务向提供产品+服务+出行解决方案转型。
四大转型,为长安汽车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晰了方向。此后,长安对内打破体制“藩篱”,组建新队伍,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对外开放、跨界合作,构建顶级朋友圈,转型路径清晰且务实。
2017年,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包括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实现企业全面电动化;2018年发布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立体交通三大产业生态联盟,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2023年发布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按下全球化进程提速键。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长安汽车正是有这样的毅力和魄力,不断打破舒适区,才能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抢抓机遇,屡创新高。
2024年1-8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69.2万辆,同比增长3.6%;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39.3万辆,同比增长53.8%;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5.7万辆,同比增长66.4%。在新能源和海外板块表现极为亮眼。
重庆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同时,长安汽车成功抢抓新赛道,全面转型向上跃迁,成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带头大哥”。
构建技术“护城河”
抢抓机遇只是第一步。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智慧因子”“高科技”属性更强,产业链条更长,只有构筑起自身的技术“护城河”,才有资格在新的赛道大展拳脚,收获成绩。
近年来,重庆围绕“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多项专项行动。长安汽车凝聚共识,也是卯足了劲儿培育人才、重塑能力、加大投入,坚持自研,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长安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蓝鲸动力”,首创首发增程/插电一键切换,一台车就可以满足用户全场景的动力使用需求。自主研发的金钟罩电池,带来“长寿命”“高安全”“快补能”的用车体验。
在智能化领域更是深耕14年,打造起“两国四地”全球化智能研发布局。自2003年成立意大利设计中心后,长安至今已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拥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1.8万余人技术研发团队,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长安汽车获得了国内首份满足ASIL-D级的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安全流程开发证书,拿到19张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成为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在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排名行业第一,并主导发布外部标准55项,完成3项国际标准立项,成为首个主导制定ITU系列国际标准的车企。
深厚的技术储备、敏锐的战略牵引,以及敢拼敢创新的人才团队,让长安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中央+区域环网架构——SDA平台。SDA首款车型——长安启源E07,是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其形态可变、软件可变、功能可变,代表着长安对未来出行的展望。
如今,端到端大模型成为智驾技术发展的引领性力量,长安也启动了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方案攻坚工作。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的启源E07,便搭载长安全栈自研的交互式智驾系统。
端到端大模型的门槛非常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长安汽车以“新汽车·新生态”战略为引领,计划到2030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力争成为“数智新汽车”时代的引领者。
持续耕耘,终将收获硕果。长安汽车生产的数智新汽车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收获了大量用户。以长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张名片。
与华为签约,意味着什么?
汽车产业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才能共赢。长安深知这个道理,在发展中整合全球资源深入智能化领域合作,与华为、腾讯、百度、地平线等合作伙伴实现共赢,事实上许多车企也是这么做的。
但长安为什么值得单独提出来说?8月20日,长安支持阿维塔成为首家入股引望公司的企业,占位首家优势,标志长安汽车与华为已进入全面战略合作期。这里的首家,就很不一般。
为什么偏偏是长安?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长安“中国汽车第一城”龙头企业的身份,另一方面,是长安本身的研发实力、技术底蕴,积极的产业链引领作用,以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事实上,长安与华为一直是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时间长,涉及领域广。从2014年起,双方合作涉及数字化、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等众多领域。长安全球领先的全域5G智慧工厂,广泛应用AI等40余项先进技术,也有华为的赋能。
长安与华为引望的签约,是基于双方持续深入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阿维塔优秀的市场反馈,首家入股引望是水到渠成。而这次签约后,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将升级在品牌与生态、云与AI技术、绿色能源、国际业务和产业链等5大领域的战略合作。
华为作为国内认可度最高、装车最广泛的智能供应商之一,与长安汽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长安是受益者,更是打造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的有力推手。
除阿维塔外,深蓝S07已经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上市,后续深蓝其他车型也将搭载华为大礼包。新能源只是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未来,华为将为长安数智新品提供持续进阶的动力。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长安挺进了一条全新的赛道,一手全栈自研、一手华为赋能,在“数智新汽车”赛道具备先发优势,为未来竞争持续加码,做好准备。
中国汽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终于站起来、驶出海,与全球汽车一较高下。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领域,以长安为代表的车企给我们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下一个十年,相信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