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竹铭
编辑 | 计然这个中秋节,暴涨的黄金比明月还耀眼。
9月18日,现货黄金上涨到2570.91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纪录。今年到现在,现货黄金的涨幅已经累计超过20%,几乎达到去年全年的涨幅,不少人开始对现货黄金交易产生浓厚兴趣。按照惯性思维,黄金暴涨,黄金饰品市场似乎也应该跟上。但现实是,不少黄金饰品商家的日子相当惨淡。今年上半年,国内经历了一波金店关闭潮。周大福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其内地市场净减少91家门店,第一季度净减少89家,仅仅半年就净减少了180家。其他许多黄金饰品商家,如周生生等也出现了门店关闭、业绩下滑的现象。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成立半年的黄金有关企业,就有414家倒闭。
黄金暴涨带来的泼天富贵,金店似乎没有接住。为何现货黄金和黄金饰品市场,呈现出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让许多人看不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现货黄金和黄金饰品又有什么区别?
新一波“黄金热”来袭
黄金暴涨之下,有人在卖手镯,有人在买金条。据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最近有人拿着一堆黄金去变现,包括320多克金条和450多克金饰,其中有龙凤镯120多克,总价值40多万元。有网友评论称:”这么好的时候不套现,等着它跌吗?”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在买金条。某个人投资者表示,自己在今年1月购买一公斤金条时,黄金的基础价格为480元/克,但到现在基础金价已经涨到582元/克,9个月下来已经赚了10万元。由于价格上涨明显,很多人认为今年最好的投资就是金条,从而在黄金上大幅增加了投资支出。世界黄金协会发布《2024年二季度中国黄金市场回顾与趋势分析》显示,黄金ETF和金条金币的投资需求创下新高。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同比增长了46.02%。
黄金热潮下的落寞金店
中秋节,本来应该是各大金店的热销旺季。但其实,很多店面并没有往常络绎不绝的人流。在武汉某商场内,一排金店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顾客,一些店员表示客流量和业绩相比以前大幅下滑。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的商家数据就已有所体现。今年4~6月,周大福零售值同比减少20%,其中内地零售值同比减少18.6%,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同比减少28.8%。资本显然对于这个成绩并不乐观,周大福股价从今年3月的最高点12元,跌到了现在的6元,几乎腰斩。除了周大福,其他黄金饰品商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六福集团今年4~6月的经营数据显示,整体零售收入按年下跌23%,其中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场下跌31%,中国内地市场下跌3%。门店方面,六福集团在全球范围净减少99间店铺,在内地净减少102间店铺。根据周生生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司营业额、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持续经营业务的综合营业额同比下降13%至113.13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5.26亿港元,同比下降36%。另外,今年上半年周生生新开25间分店,关闭47间分店,净减少了22家。黄金热潮之下,为何这些黄金饰品商家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消费市场的需求减少了。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过去一直表现较好的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了26.68%。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市场金饰需求创下了十年均值(2014至2023年)的同期新低。


黄金首饰商家如何突围?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金饰消费市场在下滑,其他许多国家都是如此。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表示,金饰消费需求在今年二季度的大幅下降并不是“中国特色”,全球主要金饰消费市场如印度、中东、美洲和欧洲地区,基本都因金价的历史性高位而呈现下降趋势。那么,金饰商家在金价猛涨的形势下,只能负重前行了吗?事实上还是有一些推动生意增长的办法。首先,就是要明确黄金饰品的主力消费人群,目前来看无疑是年轻人。数据显示,2023年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黄金消费主力军,年轻人购金比例已从16%增长至59%。中国黄金协会表示,未来25岁以下的“Z世代”消费者将会成为黄金消费的主力。金饰品商家应该把更多精力花在年轻人身上,他们才是能够带来更多增量的群体。其次,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金饰品,而是一方面对价格更敏感,另一方面对具有个性化的饰品更有消费热情。因此,黄金饰品商家既要通过降价来吸引年轻人,又要在设计上打动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