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指数的调整整理,行情走出分化局面,但分化中市场不缺乏赚钱效应和机会。继上轮由房地产、金融板块领涨市场后,当下时间节点科技板块也完美接过前期市场的热门资金,芯片半导体板块更是在众多科技细分板块中脱颖而出,带领指数短期站稳后创出反弹新高,叠加美股芯片巨头英伟达近日再次创出反弹新高,从而带动国产芯片半导体行情得以延续。
受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模拟芯片行业整体业绩承压,业内企业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且库存逐步累积。进入2024年一季度后,伴随下游需求回暖,海内外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呈现出一定复苏迹象。国内企业方面业绩实现同比大幅增长,行业库存拐点已经出现,并且多家企业二季度业绩节节攀升,表明下游客户拉货动能充沛;相比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竞争格局更加稳定和分散,欧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资金、技术与客户资源等方面积累了巨大优势,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行业自给率不足15%且更多集中在附加值相对较低的消费电子领域,国产化空间广阔。相对于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有两大方面的特点,研发方面,模拟芯片相对设计门槛高,学习曲线时间跨度长,需要处理大量非理想效应,电脑辅助设计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强。产品方面,模拟芯片品类多而杂,不依赖先进制程,下游应用广泛,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产品价格相比同期数字芯片较低。因此,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增长较为稳定。其在集成电路市场中的比例常年维持约19%的水平,整体波动相对较小。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2731.4亿元,结合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741.05亿美元的数据,以同年汇率测算可得2021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约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57.13%。中国健全的工业体系,完备的消费电子供应链,蓬勃发展中的通讯、光伏储能、汽车等都对模拟芯片产生持续的需求,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若排除价格变化较为剧烈的存储市场的干扰,可以观察到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增速并不明显落后于数字芯片,其背后由智能手机、物联网、工业自动化、5G通信、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共同推动,其中2021-2023年模拟芯片市场的波动有全球疫情造成供应链紧张致使价格上涨的影响。长期看,电子终端需要和人类产生越来越丰富的交互,各式设备对电源和信号的处理性能要求将越来越高,模拟芯片市场有望在波动中维持有韧性且较快的增速。市场政策方面,由于受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进口限制持续升级,2023年10月,美国颁布新的半导体出口限制,对芯片算力和性能密度做了更严格的规定,2024年3月,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实施额外出口管制”的新规措施,全面限制英伟达、AMD以及更多更先进AI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向中国销售,并且美国对中国出口的AI半导体产品将采取“逐案审查”政策规则,包括技术级别、客户身份、合规计划等信息全面查验;在受限的大背景下,我国芯片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为了推动芯片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创新,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不仅为芯片行业描绘出了明确且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及《“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行业的稳健前行。
随着台积电宣布其2纳米制程技术进展顺利,技术的成熟与量产不仅意味着台积电将继续在全球代工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更预示着全球科技产业将在AI、高性能计算、5G等领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将推动芯片在未来两年的利润率扩张,带动盈利增长,有助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全面助推发展,接下来我们可继续关注芯片行情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