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回购增持贷在路上  21家全国性银行多数还未进场

2024年10月26日 01:29   投资快报   秦楚远


从20日开始,超过20家上市公司和6家银行密集公布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情况,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总金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从首批回购增持贷款银行看,合计6家商业银行参与,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以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两家股份行。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表示,今年上市公司增持和回购升温明显,频次增加,落地速度加快。政策鼓励下,更多上市公司实施了注销式回购。上市公司高管和实控人增持的情况也有增加。

部分项目已签订贷款合同

首批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石化、招商蛇口等23家。其中,中国石化既参与增持计划,也参与股份回购。因此,首批案例涉及24个项目。结合上市公司公告,相关商业银行支持进度亦存在差异。其中,中国银行已与中国石化回购、增持项目均已签订授信协议,合计授信额度达16亿元。

据统计,首批案例中,中国银行支持项目数占7个,在6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涉及金额约40亿元。建设银行也已与玲珑轮胎控股股东、力诺特玻控股股东签订《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支持后者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借款金额分别为不超过2亿元、1亿元。与通裕重工就回购股份签订贷款合同,借款金额不超过2亿元。

此外,工商银行已与山鹰国际、阳光电源、兆易创新就回购股份项目签署《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借款合同》,借款额度合计达7.2亿元。农行也与温氏股份就股份回购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不超过10亿元,借款用途为回购公司股票。而以申报流贷的方式,也便于银行为客户实现快速上报审批。

中信银行南阳分行、苏州分行、嘉兴分行则分别与牧原股份、迈为股份、嘉化能源签署专项贷款合同,分别提供24亿元、1亿元、1亿元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公司股份回购。中信银行称,在获悉企业融资需求后,该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前中后台协同联动、合力攻坚,成功落地符合政策要求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

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出台,增加上市公司回购力度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9月25日,今年来共有491家A股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下限约为186亿元,拟增持金额上限约为329亿元;今年来共有1237家A股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下限约为922亿元,拟增持金额上限约为1682亿元。

私募排排网认为,股份回购属于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的常用手段,因此,回购增持贷款政策的出台或会加大上市公司的回购力度,尤其破净的行业公司。截至9月25日收盘,A股市场有665家公司已经“破净”(0<市净率> <1),主要集中在银行、交通运输、钢铁、房地产、煤炭等行业。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认为,今年以来增持回购计划主要涵盖了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制造设备、家电等行业。这些行业很多已经是成熟企业,现金流充足,股息率较高,规模较大。基于当前整体低息的环境而言,增持回购的标的往往更具适合当前宏观环境配置性价比。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24年以来“拟回购与增持金额上限均上亿元”的公司有17家,回购与增持力度最大的当属光伏硅料龙头通威股份,该公司今年来抛出了“20-40亿元的回购计划”和“10-20亿元的大股东增持计划”。

预计还有第二波集中爆发

贺金龙表示,近日增持回购再贷款正式落地是一个信号,将激发更多上市公司股东未来回购增持来做回购增持案例。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增持和回购的数据较去年大幅增加,两市已经披露的回购计划达1300多单,回购上限1700多亿元。两市已经披露的增持计划达918单,增持金额上限合计6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10月17日央行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最后强调,“本政策为阶段性安排。未在本政策支持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现行监管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注意到,在首批政策支持的21家全国性银行之中,目前公布相关业务仅在6家左右,主要为大行和招行、中信等头部股份行。对于后续业务,除中行公布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向32家上市公司明确贷款承诺外,招商银行也表示在9月24日后紧急召开内部研讨并向全行下发业务指引,一周内触达超900亿元增持回购融资需求。上述信息侧面显示上市公司的意向比较集中,且不少商业银行尚未进场。

对此,上述股份行人士分析,考虑到回购增持贷款作为新的业务模式,预计多数银行会从首批投放的上市公司操作中积累数据和经验,同时也会观察和考虑股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发放节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