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金砖跨境支付体系,意味着什么?

2024年10月29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晶(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第16届金砖国家峰会近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此次峰会主题是“加强多边主义,实现公正的全球发展和安全”。这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历史性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此次峰会,体现出金砖机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合作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喀山宣言》的胜利签署标志着伴随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金砖国家在跨境金融领域将寻求突破。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砖国家意识到依赖传统支付系统和外汇体系(如SWIFT、美元和欧元)为跨境金融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风险。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此次金砖国家峰会上提出建立新的结算体系——金砖国家BRICS PAY支付系统,通过为成员国提供新的结算机制,使用本国货币结算,降低外汇波动的影响,提升资金流动效率,规避美元体系的风险,这一系统将使世界金融体系更加多样化和稳定。

BRICS PAY支付系统将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增强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自主性,提升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金融选择。随着全球贸易的数字化转型,跨境支付需求持续上升。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金砖国家有潜力整合更多国家的交易需求,进一步扩大用户基础。

与金砖国家BRICS PAY支付系统有关的另一项目是“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阿联酋中央银行共同发起的项目,有益于推动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和结算中的应用。不同于SWIFT等传统结算方式,“数字货币桥”建立一个联接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走廊网络”,以支援多种货币及接通各地新或传统的支付系统。这一机制中,各方将利用各自的数字货币进行结算,即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将能够直接使用其数字货币进行跨境交易,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支付系统。mBridge采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安全、透明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成功的试点项目,mBridge试点工作的成功,也为BRICS PAY建立信任基础,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并使用该支付系统。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为BRICS PAY支付系统的高效、安全支付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了解,BRICS PAY支付系统主要基于40%黄金和60%一篮子货币的结构,且其中60%一篮子货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民币,因此就目前情况推测,BRICS PAY支付系统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未来人民币是否稳定。历史数据表明,中国若能持续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便可以维持稳定。以2024年为例,中国对外贸易便有望实现近1万亿美元的顺差。

人民币国际化也在稳步推进,连续9个月位居全球支付货币第四位,尽管仍面临诸多挑战,其前景依然乐观。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阿拉伯、毛里求斯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进一步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截至2023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5万亿元,双边货币合作持续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

BRICS PAY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便表现在成员间的经济差异上。新成员国的加入使金砖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取向和国际关系的差异更加明显,在协调不同经济体利益方面难度也相应提升。再者,新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各国需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以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风险。同时,不同国家的技术基础和标准存在差异,系统的互通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协商考量。

BRICS PAY支付系统的国际接受度和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仍需时间和努力来推广,进而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实习生赵滢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