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周报:计算机行业成减持“重灾区”,国科恒泰成为“榜首”

2024年11月11日 14:56   股市广播   记者金音,实习记者彭康一

上周,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上周一开始,共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公告,涉及减持股份数量和金额均较为可观,减持原因多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偿还股权质押贷款利息、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等。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国科恒泰、同花顺分别位居“榜首”

其中,国科恒泰(301370.SZ)的减持计划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上周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榜首”。公告显示,西藏国科鼎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国科金源(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科嘉和金源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以及国科嘉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国丰鼎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约32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112%,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其可套现约4.16亿元。减持目的为自身资金需求。

此外,同花顺(300033.SZ)的持股5%以上一般股东,杭州凯士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11月9日也发布了计划减持公告,计划减持不超过26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8.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顺作为9月24日多项利好政策发布前后的热门股之一,从9月24日到11月8日其股价近乎上涨了两倍之多,实现了196.16%的涨幅。按公告日收盘价,其套现金额也为上周之最。

多行业遭遇减持,计算机、通信业首当其冲

具体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减持的重灾区,多家该行业上市公司股东宣布减持计划。例如,鼎通科技(688668.SH)的股东新余鼎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余鼎宏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77%,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其涉及金额约2.19亿元;迅捷兴(688655.SH)的多家股东也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涉及金额约4806万元。此外,神宇股份(300563.SZ)的实际控制人也发布了减持计划公告,江阴市博宇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02%,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226.39万元。

除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也出现了多家公司股东减持的情况。例如:

医药制造业方面,神奇制药(600613.SH)的杭州雀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雀石知几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1602.2148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3%;新产业(300832.SZ)的天津红杉聚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计划减持不超过785.7187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1%,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5.39亿元。

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立华股份(300761.SZ)的常州市天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合伙)和深圳市沧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减持不超过2482.9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3%,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5.58亿元减持目的是偿还股权质押贷款利息;惠发食品(603536.SH)的正和昌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530.2077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2.17%,减持目的是公司经营发展。

减持金额巨大,部分公司股东套现可观

从减持金额来看,一些公司的股东计划套现的金额相当可观。例如,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紫光股份(000938.SZ)的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计划减持不超过2850万股,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计划套现金额高达8.04亿元,其减持原因为管理人履行重整计划前述规定根据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指令所进行的减持安排。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的减持计划涉及控股股东或高管的个人资金需求,如甘源食品(002991.SZ)的高管严海雁计划减持不超过91.6099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1%;海思科(002653.SZ)的控股股东申萍和郝聪梅计划减持不超过760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的0.679%,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2.63亿元;漱玉平民(301017.SZ)的实际控制人济南漱玉锦云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济南漱玉通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减持不超过804.72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1.21亿元,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上市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后,市场反应各异。一些公司的股价在公告发布后出现下跌,显示出投资者对减持计划的担忧。但也有部分公司的股价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甚至继续上涨。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股东减持计划对股价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减持规模、减持股东的持股比例、减持方式以及市场整体环境等。如果减持规模较小,且减持股东并非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那么对股价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反之,如果减持规模较大,且减持股东在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可能会对股价产生较大冲击。

此外,记者了解到面对股东增减持行为的日益频繁,监管层也在积极行动。10月14日晚,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正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和《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在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旨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这些举措表明,监管层正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股份回购和增持的相关制度,以提升其包容性和实施便利性。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依法实施股份回购和增持,也是积极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和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举措。

然而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监管层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选择在市场大涨之机抓紧减持套现。对于市场而言,股东减持计划无疑会增加市场的供应压力,可能对股价产生一定影响。而且现如今上证指数告别3000点迈上升途更是多方努力之下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A股史无前例的重磅政策利好之下,投资人正在重塑宝贵的市场信心。但作为股市发展基石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却并不都在响应监管号召,增持回购。有些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不但没有做哪怕是表面上看是隔靴搔痒的敷衍动作,反而“顶风作案”,趁市场大涨之机抓紧减持套现“割韭菜”,这无疑让投资者感到失望和愤怒。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