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减持动态:龙江交通第三大股东二次减持,泛亚微透或迎大股东退出

2024年12月04日 19:36   股市广播   记者金音,实习记者彭康一

12月4日,据《投资快报》统计,昨日共有10家公司发布计划减持公告,涉及的公司包括新锦动力(300157.SZ)、龙江交通(601188.SH)、泛亚微透(688386.SH)、奋达科技(002681.SZ)、海希通讯(831305.BJ)、勘设股份(603458.SH)、华纳药厂(688799.SH)、澳华内镜(688212.SH)、广立微(301095.SZ)以及吴通控股(300292.SZ)在内的多家企业,均发布了减持公告。这些企业的减持主体包括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以及其他股东,减持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个人或企业资金需求等。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以下是部分重要减持计划:

龙江交通(601188.SH)的第三大股东穗甬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3947.63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预计可套现约1.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上述股东在今年内第二次发布减持计划。首次减持计划于2024年8月6日对外公告,同样瞄准了3947.6357万股,即公司总股本的3%。截至首次减持计划期满,该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315万股,并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193万股,合计减持比例达公司总股本的1.91%,成功套现约7852.93万元。

泛亚微透(301036.SZ)股东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2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预计套现约6957.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南方精工的首次减持行动。

早在2021年12月17日至12月31日期间,该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合计减持泛亚微透2.82%的股份,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价格在75.28元/股至81.50元/股之间,减持总金额为4455.34万元;大宗交易则累计减持140万股,占总股本的2.00%,总金额高达9645.05万元。随后,在2023年1月9日至1月16日,南方精工再次通过相同方式减持泛亚微透2.07%的股份,集中竞价减持均价在69.10元/股至69.31元/股之间,减持总金额为319.71万元;大宗交易则再次减持140万股,占总股本的2.00%,总金额为8541.40万元。经过这两轮减持后,南方精工在泛亚微透的持股比例已从最初的12.8572%降至7.98%,若此次减持全部完成,其持股比例或将跌破5%,从而退出主要股东行列。

勘设股份(603458.SH)的股东杨胜波、管小青、贾龙、罗来明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493.43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1%,预计套现约3389.87万元。减持目的为自身资金安排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近一个月内该公司第三次出现多名股东计划减持的情况。11月7日,5名自然人股东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6905681股,占总股本的2.26%;11月20日,又是5名自然人股东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5,292,278股,占总股本的1.73%。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三轮减持计划中的股东均出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前28名股东,他们所减持的股份均源自IPO前的持股以及上市后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的股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计划减持公告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和控股股东的身影。例如:

澳华内镜(688212.SH)的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上海小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125.2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09%,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合计可套现约6085.04万元。

公告显示,此次减持主要是出于小洲光电股东苏民投君信的资金需求。且公告中也提到实际控制人及高管已承诺不参与此次减持,确保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不受影响。

吴通控股(300292.SZ)的高管沈伟新、张建国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272.80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1%,按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可套现约1508.63万元。


其他公司减持情况

此外,新锦动力(300157.SZ)、奋达科技(002681.SZ)、海希通讯(831305.BJ)、华纳药厂(688799.SH)和广立微(301095.SZ)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了股东减持股份的公告。这些减持计划涉及的股份数量从数百万股到数千万股不等,减持目的主要是自身资金需求及经营业务需要等。

此外,记者了解到面对股东增减持行为的日益频繁,监管层也在积极行动。10月14日晚,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正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和《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在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旨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这些举措表明,监管层正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股份回购和增持的相关制度,以提升其包容性和实施便利性。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依法实施股份回购和增持,也是积极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和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举措。

然而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监管层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选择在市场大涨之机抓紧减持套现。对于市场而言,股东减持计划无疑会增加市场的供应压力,可能对股价产生一定影响。而且现如今上证指数告别3000点迈上升途更是多方努力之下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A股史无前例的重磅政策利好之下,投资人正在重塑宝贵的市场信心。但作为股市发展基石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却并不都在响应监管号召,增持回购。有些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不但没有做哪怕是表面上看是隔靴搔痒的敷衍动作,反而“顶风作案”,趁市场大涨之机抓紧减持套现“割韭菜”,这无疑让投资者感到失望和愤怒。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