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2024年12月13日 15:41   投资快报   金音,见习记者李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第一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第二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等。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机构普遍认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强劲预期。

广发证券郭磊指出,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上一次定调财政“更加积极有为”是2020年;上一次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是2008年底-2010年。这一组合不仅会影响实际增长(经济的量),逻辑上也会影响价格中枢(经济的价)。2010、2021年PPI价格均是从低位转向较大幅度修复。当然,每一阶段均有不可复制的条件;但理论上财政和货币扩张均有利于价格好转,这是2025年需要继续观察的一个关键线索。

川财证券指出,2025年延续“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2024年9月24日以来,我国宏观政策进入集中扩围期,降准降息、稳地产、逾10万亿化债等增量政策接续发力。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力提效,消费、投资互促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提速明显;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前值均有提高。在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之后,将努力完成5%的GDP增长目标。展望2025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是政策基调,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望进一步加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重点方向,有望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

川财证券进一步指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强劲预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数量工具来看,2024年年内降准2次、累计降准100BP,每次均向市场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预计2024年12月至2025年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适度宽松”的新提法代表货币政策有新的方向。利率工具来看,2024年年内累计调降1年期LPR35BP、调降5年期LPR60BP。展望2025年,降息加力稳增长的同时,汇率稳定性也是重要考量,预计后续降息幅度将保持适度。

川财证券认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望加强。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国际形势预计将更加复杂,为缓释外需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扩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而促消费则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2024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增大对低收入群体社保支出、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等民生政策,值得期待。此外,“稳住楼市股市”被明确提及,预计2025年财政政策将兼顾防风险和稳增长。

消费已经成为明年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抓手

天风证券指出,为了应对外部变化和经济波动,明年的消费政策储备将更加充足。基于四季度消费的明显反弹,我们对明年的消费前景保持乐观。考虑到2023年以来,社零增速整体处于2-5%的区间,在明年以旧换新政策加码、重点群体加大补助、地产潜在拖累放缓、其他政策潜力释放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社零增速将升至4-5%的区间上沿水平。

展望明年,天风证券指出,考虑到出口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消费将扮演重要的对冲角色,预计会有更多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储备。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延续“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拓展资金规模和覆盖领域。今年15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对年末消费形成了有效支撑,贵州、江苏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到手机、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考虑到耐用品消费的置换周期较长,在明年假期增加的情况下,将文旅等服务消费以及部分非耐用品消费纳入补贴范围,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宋英杰此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提前谋划明年汽车的“以旧换新”接续政策。

第二,补贴消费意愿较高的群体。之前我们提到,消费预期最悲观的是一二线城市、三四十岁的“千禧一代”;消费预期最乐观的是银发阶层和25岁以下的Z世代。

对于Z世代,10月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增加奖学金名额和提高奖助学金标准,有效提振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2024年起,国家奖学金的奖励名额翻倍,本专科生从每年6万人增加到12万人,硕士生从每年3.5万人增加到7万人,博士生从每年1万人增加到2万人。

第三,房地产对消费的拖累正在减弱。经过几年的房价下跌后,房价泡沫正在逐渐消化。以租金回报率和长期限国债利率的差距来衡量房价的合理水平,2024年10月部分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超过了 3%,100个样本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上行至2.27%,部分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超过了30年国债收益率。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后,居民提前还贷的规模已经明显减少,有利于改善居民当下的现金流,提升消费倾向。今年10月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明显好于今年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的水平,也好于前两年的同期水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