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光柱
本报讯 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走弱,银行板块逆市拉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整个银行板块涨幅接超1%。同时,港股市场延续近期强势表现,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
四大行再创历史新高
2025年2月18日,A股市场在连涨两个交易日后迎来调整,主要股指悉数下跌,但银行板块逆势上涨,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截至收盘,齐鲁银行涨超3%,厦门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等涨超2%,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涨幅均超过1%。
此次四大行股价创新高与多项利好因素密切相关。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7.0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13万亿元,信贷实现“开门红”,显示银行经营业绩稳健性增强。此外,险资近期频频增持国有大行H股,也对股价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增强,银行股的高股息优势有望延续,未来银行板块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湘财证券表示,1月社融信贷数据超预期,反映财政政策实施有力,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信贷投放结构显示公司贷款动能相对较强,整体零售信贷修复有待进一步观察。上年基建投资增速一度持续回落,中长期贷款呈现增长趋缓态势,随着去年四季度财政政策加快落地与基建投资回暖,在财政资金和结构性货币工具支持下,后续企业信贷仍然有望保持相对较快增长。
另外,央行2月13日发布《2024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海通证券认为,这表明短期降准降息的紧迫性有所减弱,接下来预计会视金融经济情况相机抉择。
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彭博等人指出,上述报告总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政策定调,2025年货币政策总体方向明确,后续建议更多关注政策节奏和工具配合。此外,此次报告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地产金融基础制度等方面存在新增表述,可关注下阶段相关政策的优化空间。
港股科技板块爆发
昨日,港股市场延续近期强势表现,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54%,报收5639.05点,创下近期新高。这一涨势不仅带动了港股整体市场的活跃,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盘面上,权重科技股表现尤为突出。小米集团大涨7.2%,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2万亿港元;快手涨幅达9.6%,成为当日涨幅最大的蓝筹股。此外,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等科技巨头也纷纷上涨,涨幅均超过3%。这些龙头企业的强势表现,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轮港股科技板块的上涨,主要受到AI技术突破的推动。腾讯旗下的DeepSeek-R1大模型灰度测试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此外,快手推出的“多图参考”模式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视频生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推动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尽管港股科技板块近期表现强劲,但也有机构提醒投资者关注获利回吐的风险。随着市场估值的快速修复,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锁定利润。然而,从长期来看,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仍将为科技股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资料显示,自1月14日至今的短短一个多月,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超过34%。而且港股恒指涨幅达15%,显著跑赢了A股主要指数。当前,港股市场震荡性也有所加大,显示市场对后续走势有所分歧。
星石投资高级基金经理汪晟认为,港股领跑是因为港股市场中,有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定价处于极低的水平,这些公司和美股公司做着相似的业务,但估值定价可能差了一倍都不止,这其中一定存在着部分非理性因素,或者说非基本面因素。当非理性因素逐渐消失,由于港股定价价差较大,就会出现大的修复空间,这并不是基本面层面可以解释的。后续港股市场可能会从大幅折价,逐渐转向平价,甚至会出现溢价,目前正处于这一过程中,相信港股市场中长期优质股权将会得到更公允的定价。
汪晟强调,当前时点下,投资性价比也是需要权衡的方面,潜在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特别是公司层面的不确定性以及估值的提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