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蒋毅槿 珠海报道
“最近大热的DeepSeek用‘新、智、汇’三个字来描述珠海高新区,创新基因涌动、智力密度拉满、生态文旅生活在此交汇,这与珠海市对高新区的新期待、新要求不谋而合。”2月20日,珠海两会期间,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磊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说道。
珠海高新区是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7月,珠海市对珠海高新区和唐家湾镇作出“区镇合一”的体制调整,在唐家湾地区设立主园区。过去一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46.8%、37.6%,增速均居珠海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翻阅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多次提到“高新区”,包括以高新区全域为核心打造珠西科学城;支持高新区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聚新成链,尽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在全国高新区中争先进位。
“结合高新区‘高’‘新’定位,今年我们要锚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的目标任务,聚焦开新局、强智造、汇动能、优服务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热点、燃点、爆点,努力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争先进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磊说。
南方财经:听完市政府工作报告,您有什么感想体会?
高磊:报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着墨甚多,明确提出支持高新区高水平建设珠西科学城,加快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创新策源地、场景应用试验区,持续增强在全国高新区中的创新显示度、发展辨识度,实现排名争先进位。我深感使命重大、责任在肩。高新区将不负市委市政府厚望重托,锚定“加快成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的战略定位,锚定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破千亿的目标,将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持续提升经济规模和产业能级,与经开区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升珠海经济加速度。
南方财经:今年是珠海高新区建设珠西科学城和迈向工业千亿强区的关键之年,高新区将如何结合“高”“新”定位,绘制线路图实现新目标?
高磊:一是以珠西科学城建设“开新局”。今年,我们要完成珠西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联动北上广深、港澳、珠西等科创资源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支持“中国蓝眼”、临近空间实验室、天琴计划二期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后环片区1平方公里产业先行区建设。办好欧美同学会“双创”大赛、第七届留学生节,积极申建“海归小镇”,打造留学人才湾区“归”谷。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通“高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支持珠海中科先进院创新科技园、北理工珠海科技园开展产学研合作,举办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资洽谈交易大会,设立港澳(珠海)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基地,让科技创新成为高新区最明显的标签。
二是以产业集群集聚“强智造”。在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基础上,今年要增加200亿元,达到800亿元。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完善支持产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力争今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软信业产业规模突破230亿元。推动未来产业聚新成链,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产业规模力争超120亿元,深度参与“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建设,加快建成超4000P智算算力,携手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机器人小镇”示范园区,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为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聚力打造RISC-V产业生态,积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高新区,打造大湾区开源芯片创新策源地。推动创新企业聚木成林,增量存量两手抓,年内新增“小巨人”企业10家,新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5家,新上规企业100家,高企达850家;完成技改项目备案10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诊断150家。
三是以千亿项目支撑“汇动能”。发挥专项债指挥部扁平化运作优势,加力谋划一批投资量大、含金量高、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年内投资超300亿元;推动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周周落地”,年内新引进和增资扩产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聚焦“拿地即开工”“落地即投产”,用心用情、做细做实项目服务保障,年内新开工项目新增产值超100亿元。
四是以强化改革攻坚“优服务”。今年要重点推进三大改革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打造全域数字域先行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级微电网破冰区。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树立“有事必应、快办速成、感同身受、说到做到”理念,依托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门受理、一站办理、一口反馈”企业服务品牌,高标准完成企业综合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债权+股权”精准对接、分步分年执行等兑现方式,加快落实政策兑付方案,打造全额兑付企业奖补区,让企业和人才扎根高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