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ETF,真的比红利还能“打”?(下)

2025年02月22日 11:35   股市广播
播放音频

专访嘉宾:华夏基金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高级策略分析师  王强


◆如何看待重仓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确实近年来指数重仓的行业板块已经积累了不少涨幅,周期性风险也需要未雨绸缪保持警惕。

(1)大部分重仓行业如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对经济周期还是比较敏感的。当前国内经济整体仍呈现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部分行业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导致企业盈利下滑,进而影响股价。

(2)另外政策因素也很重要。虽然国家支持央国企改革,但政策变化也可能带来风险。比如环保政策趋严可能增加生产成本,或者行业监管政策调整等等。短期可能引发不确定性,也会导致股价波动。

(3)此外国际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尤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政策,对涉及海外市场的企业。此外,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或成本上升,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

(4)具体到行业自身的供需变化。比如能源行业中的煤炭、石油,如果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传统能源需求可能下降,而部分央国企如果未能及时转型,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的风险。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如钢铁、有色等价格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

(5)市场情绪和投资者预期也会影响股价。如果市场预期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投资者可能会提前抛售周期性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因此,即使企业基本面尚未恶化,市场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引发股价波动。


◆低利率环境下,这只产品的配置定位应该是?和红利相比分别适合哪些投资者?

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经流动性、行业、ROE稳定性筛选后,选取自由现金流为正且占比高的股票,指数质地高,是价值投资的新工具,适合价值投资者关注配置。

总体来看,自由现金流与红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在2020年以前,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与红利指数表现较为紧密。作为注重一定抗风险潜力、具有一定防御属性的策略,现金流与红利天然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但现金流指数的强弱势区间也表明自由现金流策略与红利策略在目标、适用阶段和行业偏好上均有所不同。作为分别专注企业现金流和股息两条路径的风格策略,现金流和红利之间从策略出发点和收益结果上也确实难以完全替代。

作为关注企业长期增长潜力的策略,自由现金流策略抗风险能力强,适合稳定增长阶段,在市场波动较小时,表现更加突出。而注重稳定现金回报的红利策略则在防御属性上更加突出,在经济低迷期表现更优,对高股息率企业更具吸引力。

两者可以通过组合提升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例如,自由现金流策略侧重长期增值,红利策略在低迷环境下提供短期现金回报,或许能够实现较好的互补效果。

由于不同的收益风险风格以及不同的策略出发点,配置自由现金流策略与红利策略用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两个策略具有小幅的替代性,因此两类用户的潜在画像差异并不会非常显著。

对配置自由现金流策略的用户来说,相较红利策略会更偏进取,追求长期资本增值,偏好资本配置效率高且长期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投资财务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自由现金流稳定性是其选股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自由现金流策略用户更加关注企业的资本开支管理、盈利质量及管理层的战略执行能力,相对红利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估值陷阱的问题,更追求基本面向好的企业。

对配置红利策略的用户来说,追求稳定现金回报、偏好现金分红稳定的公司是较为明显的特征,红利投资主要目标是通过分红获取现金回报。相较自由现金流,红利策略的风险偏好偏低,投资者通常希望通过稳定分红对冲风险,更注重防御性资产的配置。并且作为股息的最大特点,红利策略对宏观经济高度敏感,红利收益与债券收益率具有替代效应。

  

◆对于交易型投资者可以等上市,但更建议及早重视?

虽然自由现金流策略适合长期持有以获取长期增长潜力,但交易型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短期交易来捕捉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例如,在市场预期较低的情况下,周期红利类资产可能会迎来重要的投资机会,而且近期随着deepseekAI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表现突出,对市场呈现一定虹吸效应,对应的相对稳健指数比如今年表现红利类资产有所回调。

考虑当前市场震荡分化,若资金避险情绪增加,短期红利类板块或将迎来补涨机会。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经济弱修复底色、外围影响、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红利类资产的确定性溢价有望延续,况且后续中长期资金陆续入市还将对红利类资产的估值形成重要支撑,所以,将红利类资产作为底仓进行配置仍是上佳选择。建议交易型投资者也应及早重视自由现金流资产的投资机会。

 

 提示:本文仅代表受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华夏基金立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