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东盟应加强对华合作 共同应对供应链风险

2025年04月24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慧茵

在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大棒的威胁下,东南亚国家正积极寻求对策缓解压力。

“不仅是柬埔寨,东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关系,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流通,通过购买彼此的货物和服务,来抵御美国的‘不公平关税’,应对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供应链面临中断带来的风险和挑战。”4月18日,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成金珑特别提到东盟与广东之间的经贸联系。目前,东盟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态势。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对东盟进出口3494.3亿元,同比增长6.9%,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16.3%,拉动广东整体进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

“广东和东盟的贸易联系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也给当地民众带来更多实惠。”成金珑说。

成金珑。资料图

东盟应作为整体加强对华经贸合作

《21世纪》:在美国施加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关系有着怎样的意义?

成金珑:在应对地缘政治竞争的全球性挑战方面,美国一直是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就在美国对许多国家实施大规模、广泛的关税政策时,中国周边外交或中国睦邻外交的意义和重要性越发凸显。

美国自称实施“对等关税”,我认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大部分国家并未对美国加征关税,关税应该是国与国之间协商的结果,现在这样的行动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在外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柬埔寨应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东盟也要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贸、投资以及文化交流,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流通,通过购买彼此的货物和服务,抵御美国的“不公平关税”,以应对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供应链面临中断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21世纪》:近年来,东盟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的新中心。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会对东盟的出口竞争力带来怎样的影响?

成金珑: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涉及的范围甚广,大部分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对东盟国家来说,加强区域内贸易合作,推动更深入、更紧密、更全面的区域一体化非常重要,将有助于增强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韧性,使东盟成为一个更具韧性、更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应对出口可能下降的情况。同时,我认为,东盟国家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也可以更加团结一致,而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方面。

可以预料到,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将对东盟带来剧烈的冲击。届时,来自东盟的产品会变得更贵,这会削弱东盟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与那些关税较低或没有受到美国政府不公平对待的国家的产品相比,差距将更加明显。从长远来看,美国政府这种不公平的保护性关税制度,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许多区域可能会出现贸易转移。因此,它还将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并远离美国。美国施加高额的关税,意味着它正在进行自我孤立。若美国不改变政策,它将会失去全球多数国家,包括其亲密盟友和贸易伙伴的信任。

将柬埔寨中小企业融入中国生产网络

《21世纪》:中国和东盟在产业链分工上要如何进行互补合作?

成金珑:在双边经贸的关系上,柬埔寨和中国可以进一步相互支持,以携手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在双方的推动下,要让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不断走深走实,聚焦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领域,推动柬埔寨实现产业升级,推进柬埔寨农业现代化,并整合柬埔寨的中小企业,使其融入到中国的生产网络生态系统。

另外,柬埔寨和中国共建“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通过改善铁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柬埔寨可以成为中国产品在东盟的“中转站”,由此可以提升柬埔寨乃至东盟的经济活力。

《21世纪》:目前中国与柬埔寨以及马来西亚在本币结算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今年一季度,中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13亿元,同比增长23%。您怎么看待这一成果?这为中国和柬埔寨乃至东盟国家的贸易带来怎样的便利?

成金珑:柬埔寨是首批与中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的国家之一,此举为两国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同时也提振了柬埔寨和中国投资者和广大商户扩大跨境商贸活动和金融领域合作的信心。他们可以在更多样的场景下进行贸易,我认为这样的模式适合进一步在东盟范围内推广。

RCEP成员可与东盟加强协调

《21世纪》:您如何看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东盟自贸区等区域自贸安排,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所提供的制度支持?您预期中国和东盟会在哪些重点领域达成合作?

成金珑:中柬自贸协定在2022年1月生效,从那时起,中柬双边贸易实现显著增长,因为两国政府做出了承诺,缔约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还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避免双重征税,确保两国保持健康的贸易关系。另外,在海关程序、法律环境、制度、基础设施和港口、物流系统等互联互通的支持下,中国和柬埔寨商业界之间也能够保持更紧密的关系。

RCEP提供了卓越的制度框架支持,特别是较发达的RCEP成员对较不发达的经济体比如东盟国家提供支持,具体在法律框架、政策协调等层面,使中国和东盟在RCEP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更加顺畅。无论是中国—东盟自贸协定,还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都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经贸往来非常重要的制度支持,将为中国和东盟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我认为,之后RCEP成员和东盟成员国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协调。比如柬埔寨中小企业需要贸易融资和投资方面的支持,在区域内制度的支持下,RCEP成员和东盟成员可以促进商业界在这些领域之间的合作。另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双方在数字技术上的协调,当前投资和贸易都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数字技术的互联互通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还有一点是开放市场,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比如柬埔寨擅长生产初级产品,接着在区域内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柬埔寨可以更好地扶持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制造企业,使地区供应链更具有韧性,通常这些支持包括技术、监管到资金的支持。

广东和东盟的经贸联系给民众带来实惠

《21世纪》:一季度东盟继续保持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数据显示,广东对东盟进出口3494.3亿元,同比增长6.9%,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16.3%,拉动广东整体进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您怎么看待广东和东盟之间的经贸联系?

成金珑:从数据可以看出,广东和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且广东通过港口建设、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加强跨境电商等举措,进一步加强与东盟沿海海洋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成为国际贸易枢纽。广东和东盟的贸易联系将进一步带动双方的经贸成果,也给当地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