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如今网络上热度正酣的“苏超”,进行了第五轮“常州VS南京”的对战。这一场比赛,常州再度败北,常州的旅游业,却实现了一轮破圈。
01
从“常州”变成“ 川”
输也是赢?
自5月开赛以来,“苏超”的热度以远超预期的速度,不断席卷全省,更蔓延到全国。
央视频APP直播平台上,周六常州VS南京的比赛,观看人数达到了854.4万人次。单看这个数字或许并不觉得多,但相比起同一天同时段的足协比赛几万人次的观看量,足见“苏超”热度之惊人。
在互联网世界里,江苏省一向以“散装”著称,十三个地级市,个个强悍、各有特色,被戏称为“十三太保”,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
这一次的比赛,看似只是城市之间的小小切磋,却也给了一个争个高下的机会。
也难怪球场大屏上也喊出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到底谁才是江苏垫底,对其他省份的人来说或许并不重要,但对于江苏人来说,很重要。
万众瞩目下,场场皆输的常州亮相了。这座城市成为了网上调侃的对象,一路减少笔画,从“常州”到“巾州”再到如今的“ 川”,虽然痛失本名,热度却赢得盆满钵满。
21日晚的比赛是常州主场,出票即售罄,预约人数更是高达76万人,与此同时,常州的热度也冲上了抖音与小红书的热榜,尤其是常州恐龙园“倾巢出动”,派出的恐龙啦啦队,凭借各种网络玩梗,将“恐龙城”的名号再次打响。
尽管这一场比赛,常州依然是以0:4的结果输给南京队,但却把赛事流量转化为了文旅热度,“最大输家”,或者也是此次苏超的“第一赢家”。

▣ 互联网上对于常州笔画的玩梗
02
常州旅游,接住这波流量了吗?
在说常州是否接到这波“苏超”流量之前,我们或许要先来看看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相比起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城市,常州的存在感在江苏并不算太高,这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山水、水乡、古镇、美食虽然都有,但都不是最为拔尖的。
从旅游资源来看,常州并不占优势,也因此错过了最早一波依靠风景名胜、文化古迹而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在这一时期,比如苏州的园林、南京的“十朝都会”历史等,使得它们一跃成为旅游城市。
相比起来,常州依然籍籍无名。资料显示,1986年,常州全市整个旅游业仅有数百名职工,全年营业收入不足300万元,是一个依附于外事接待、局限于城区范围的小行业。
据常州原旅游局局长童方云回忆说:“当时的常州对旅游观念是很单一的,也没有旅游专门机构,仅在外事办公室设置了接待科……最能自豪的也就是组织外宾团队乘坐常州外事汽车公司的一条小游船,就是现在在运河里的龙城号,从常州出发,到太湖转一圈。”
到了上世纪的90年代,常州已经有了改变“先天不足”的意识,逐步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比如金坛茅山乾元观修复开放、金牛岭索道建成直达茅山顶峰,以及市区相继建成的亚细亚影城、舣舟亭半月岛、长江国际射击城等景点。
但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96年。这一年,第4届世界地质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期间,国家地质矿产部从其他国家收到了一批恐龙化石,问题就在于,这么多的恐龙化石要如何处理?
当时国家地质矿产部正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安置地,常州成为了其中尤为积极的一个。一场漫长且激烈的恐龙化石争夺战开始了,但根据地质部的要求估算,场馆初步建设成本高达2亿元起步,要接手无疑是一次豪赌,不少城市纷纷选择退出。
对于常州的旅游业来说,这是一次不得不走的险招,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最终,从未出土过恐龙化石的常州,凭着政府、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凑出了2亿元的建设资金。
1997年,中华恐龙园开始建设,并于2000年正式开园,一举成为常州旅游标志性景区和龙头产品。到了2001年,常州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也有了多张自己的文旅名片,如恐龙城、天目湖、东方盐湖城等。

▣ 2000年9月20日中华恐龙园开园
常州甚至还围绕“恐龙文化”,打造了国内首个恐龙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芳茂山服务区,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服务区”。
从常州的旅游业发展史不难看出,这座城市在对旅游机遇的抓取上,主打一个敢想敢做。
正因如此,”输球“得来的流量,也被常州稳稳接住。
除了”老牌明星“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恐龙啦啦队到现场打了一波广告之外,常州文旅也针对赛事,推出了景区门票减免的优惠政策,还推出了“看球游城赢大奖”活动。
比如上周末,刚好赶上常州与南京的对战,天目湖景区、淹城春秋乐园、东方盐湖城、环球动漫嬉戏谷等,都对南京市民提供了门票优惠。
同时,常州算得上”会玩“也”玩得起“,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常州在作弊和作法之间,选择了作怪“。
有球迷发帖称,常州天目湖景区推出了“0蛋不慌 头球不行但头亮行”的活动,从6月22日开始到8月31日,光头游客到该景区的山水园和南山竹海游玩可以免门票。
自嘲了一波自己的”0进球“,却也用略显搞怪的景区营销活动,让旅游目的地出了圈。

▣ 天目湖山水园,©是胖桃君吖
03
网红城市的诞生路径,变了
犹记得前两年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带火两座小城的时候,不少人发问:下一轮泼天的流量会掉到哪座城市头上?
在疑问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网红城市的诞生路径正在发生变化,其变得更加不可捉摸,也更考验城市的反应力。
一方面,网红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小。
时间退回到2018、2019年,彼时网红城市的概念刚刚兴起,短视频的出现,让一些极具人文与建筑特色的城市快速出圈。
根据2019年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成都、重庆、西安三座城市的相关短视频内容,在抖音平台的点击量居于全国前列。
彼时的网红城市,大多还是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及时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依托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一跃成为“网红”。
但到了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红城市,大多是一些可能并不那么知名的小城,比如漠河、理塘、天水、晋城……其中一些网红城市的抵达,甚至算不上容易,但偏偏被泼天的流量砸中。
有一个在曾经的“网红大城”开酒店的投资人提到,这两年他很明显感到,周边小城热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他酒店的流量,年轻人们不再满足于大城市的网红风景,而是要去小城市寻找新的打卡点。
另一方面,网红城市的走红,不再仅仅依托于景点,有时候一个事件就能引爆。
此次在江苏省内率先出圈的常州,无疑就是依托“苏超”这一事件,以事件流量,反哺城市文旅。
与之类似的事件,是2023年的贵州“村超”(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其2023年5月13日开幕式吸引万余人现场观赛,凭借热烈的赛场氛围、精彩的民俗表演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出圈,也使得榕江县成为“网红城市”。
而在此之前,也已有不少城市,是靠事件成为网红的,比如因一首《漠河舞厅》走红的中国最北小城漠河,被《我的阿勒泰》带动的新疆阿勒泰,因为《黑神话:悟空》进一步走红的山西临汾、晋城等。
还有一些城市被年轻人看到,成为网红城市的原因更为“抽象”,仅仅是因为“去班味”,就像泉州、景德镇。
网红城市的“红”,变得有些“玄学”,斥巨资打造的景点,未必能吸引到游客,但可能突然某一天,城市的某个角落就成为新的目的地。
另外,是否能成为“网红城市”的主导者,不仅仅是城市决策者,也是大众,双方要能玩到一起,才能共同促成一座“网红城市”。
连输五场的常州,能够与网友一起玩自己的梗,从“因输球而气晕的恐龙”,到“常州发布”官方发的“家里一条龙都没留”,以及“机甲恐龙”“恐龙十三妹”等创意表情包和短视频等,赢得了新华日报“苏超梗王”的称号。
前两年因冰雪走红的哈尔滨,当地文旅为了迎接各地旅客,搬出了人造月亮、飞马踏冰、热气球、交响乐团、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表演驯鹿等。面对流量,哈尔滨不遗余力地向旅客们展示自己的真诚,本地人也加入了玩梗“尔滨,你变得让我觉得好陌生”。
唯有城市与大众的双向奔赴,才能让网红城市得以越发红火。

▣ 常州天宁塔,©小红薯67C51FE1
常州在球场上或许是“不幸”的,但在文旅这一块,却又足够幸运,抓住了“苏超”的事件流量,或许就将成为下一个正冉冉升起的网红城市,“常州时间”,值得我们期待!
文 | 林沁
插图丨部分源自网络;头图©纠纠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