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关注极端天气与复合型灾难 提升农村地区灾害应对能力

2021年10月13日 11: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韩自强

十一期间,山西多地出现了连续性强降雨,导致全省多地中小河流出现较大汛情,部分地区出现溃坝、滑坡和泥石流情况。根据新华社消息,山西全省76县约175万人受灾,12.01万人被迫紧急转移安置。灾情发生之后,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IV级应急响应,当地救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此次灾情呈现出级联性和复合型特点,大部分受灾地区为农村,预计灾后恢复挑战较大。 复合型灾难指的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多起需要同时应对的突发事件和灾难。这些突发事件可能有直接关联,其中一种导致了另外一种的发生;也可能只是同时发生,但是多种灾难同时发生给人们有效应对会带来巨大挑战。

最典型的复合型灾难是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核事故事件。发生在日本东海的大地震引起了滔天海啸,海啸席卷日本东北三郡,淹没了福岛核电厂。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导致核电厂完全断电,无法抽水冷却核反应堆,最后导致反应堆爆炸。至今日本东北三郡仍有大面积受污染的地区无法居住,受污染的核废水无处存放,日本正在准备把核废水排到海洋之中,让全世界人民共同承担其后果。

2021年的全球风险报告特别指出当前世界由于级联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复合型灾难出现的趋势将大幅增长。2020和2021年是全球遭遇新冠疫情的一年,因此许多国家需要同时应对多种灾难挑战。当然,在我国由于疫情防控有力,在全国范围内这种挑战不大。但是在夏天河南水灾当中,郑州同时也爆发了小规模的疫情,因此当地面临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多种挑战。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其新冠疫情一直在持续发生,因此这种挑战就大很多。

我们也看到,今年夏天欧洲、中国和美国先后发生极端降水,都引起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学习。

更要指出的是,现代灾害研究理论认为灾难的形成是两类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即致灾因子和社会脆弱性。致灾因子就是地震、台风等自然事件,社会脆弱性指的是灾难中的人因因素。比如说在一些地方长期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挖矿改变了当地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在矿产资源开发过后,又没有进行回填和生态治理,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一旦出现强降雨,就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情况。另外,由于农村低设防甚至无设防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风险防范的现状,因此相对脆弱,受灾后对老百姓民生影响大,恢复慢。

因此,在灾后恢复中要加强民生保障,特别要注意因灾返贫情况,可统筹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此外,在注重城市安全的同时,未来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和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风险识别、教育和监管等工作。特别的,要加强矿区尾矿、废矿等相关地区灾害风险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推动企业切实承担起治理、监测和预警的主体责任,加强多部门联动和监管。

(作者系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