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成立的第30年,迈瑞医疗依然保持着让人眼前一亮的增长势头。
10月19日,迈瑞医疗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2%,净利润66.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4.23%。从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来看,迈瑞医疗实现营收66.13亿元,同比增长20.25%,净利润23.18亿,同比增长21.42%。
自2018年10月在A股上市至今,迈瑞医疗连续12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都超过20%,营收季度同比增长率也基本都在20%以上。
迈瑞医疗业绩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进,离不开这三点:一,在创业之初就前瞻性认识到自主创新的战略价值,并且30年来持续高投入到研发,练就坚韧内生力;二,横向并购,拓宽业务边界、提高技术壁垒;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扩大市场边界。
通过上述三点,迈瑞医疗不仅为自身跑出了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也为中国制造、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范本式道路。可以说,过去这30年,不仅仅是迈瑞从小做大、从弱变强的30年,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自主创新研发,逐渐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国产替代,置身全球市场中流击水,并能够与国际巨头一决高下的30年。
自主研发30年,练就坚韧内生力
迈瑞的创始团队过往均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有着深厚科研基因的他们,很早就意识到研发创新对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长期主义价值。因此,从迈瑞创立初期开始就确定了走自主研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
早在1992年,迈瑞就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凭借着坚定不移的自主研发创新,迈瑞练就了坚韧的内生力,在公司的第一个十年就拥有了监护仪、血球、超声这三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确立了公司如今的三大核心业务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
30年过去,迈瑞的这三大核心业务不仅成功抓住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的红利,还获得了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线方面,迈瑞的监护仪和麻醉机均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市场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10%,已成为其彰显全球竞争力的标杆产品。
体外诊断业务方面,迈瑞的血液细胞分析类产品齐全,血球位居国内第一,五分类分析仪技术领先、国内市占率第二,全球份额第三;化学发光检测产品虽推出较晚,但增长迅猛。
医学影像产品线方面,迈瑞正在朝着国内首屈一指的超高端彩超玩家前进,未来有望实现这一高精尖领域的国产替代。
三季报显示,迈瑞在研发创新上保持了惯有的高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高达17.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9%,研发费率达到了9.23%。
也正是基于此,迈瑞在第三季度不断丰富创新产品线,尤其是在高端领域接连取得突破。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推出了新平台手术床HyBase V8(CE)、 HyPort R80新吊桥I型(CE/CFDA)、4K数字化手术室(CFDA)、单孔穿刺器/汉森穿刺器(CE)、切口保护套(CE)等新产品;体外诊断产品线诞生了MC-80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CL-8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S-28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新产品;而在医学影像方面,则有超声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昆仑R7”、妇儿应用解决方案“女娲R7”等新产品问世。
十多起并购整合,叠高技术壁垒
医疗事关国计民生,但对医疗器械公司来说,如果仅仅局限于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某个细分赛道,头顶的天花板其实并不高,因此,要想做大做强,跨赛道并购扩张和国际化拓展不可或缺。
自2008年对Datascope 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的收购开始,迈瑞在国内国外总共完成了13起并购,其中境外4起、国内9起,涉及生命信息监护、超声影像、硬管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骨科材料等等方向。
不过,不同于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并表来“撑收入、做利润”的方式,迈瑞的并购往往是选择那些具有突出技术或在部分新领域拥有前瞻布局的公司,然后借助并购整合,来提升产品性能,以实现业务的高端化,或切入新领域。
以昆仑系列彩超为例,Zonare在2013年被迈瑞收购时,就已开发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能显著提升产品图像质量的 ZONE-SonographyTM 技术(区域成像技术)。此次收购,让迈瑞直接得到了Zonare 的技术及渠道。收购的整合,也实现了1+1>2的效果。基于先进的ZST+域光平台,迈瑞的昆仑系列高端彩超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并实现了对超声成像域扫描、全域动态聚焦、智能声速匹配和全息域技术的四大创新。2015年,迈瑞推出高端彩超产品 Resona7,取得高端彩超方面国产技术的重大突破,由此进军全球高端彩超市场。
再比如,今年9月,迈瑞完成对HyTest海肽生物的全资收购后,直接获得后者在优质抗原、抗体方面的原研和自产能力,得以加强化学发光免疫产品及原料的核心研发能力建设,优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为公司体外诊断业务的全球化奠定基础。
像Zonare、海肽生物这样的收购还有很多,这些收购并非是出于财务并表考量,都是为了增强迈瑞在医疗器械各个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迈瑞如今成为全科室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提供商,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血球、生化、超声等主要产品均已做到国产第一,未来有望向全球第一冲刺。在全球范围内十多起投资并购,对迈瑞在壁垒较高、研发周期较长的器械行业积累核心技术,提升业务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探索新业务功不可没。
全球化20年,海外营收近半
除了国内市场和技术并购,迈瑞医疗过去30年的另外一大方向便是国际化。
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衰减,包括智能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等已在本土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的新兴品牌蜂涌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像Tik Tok等品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数众多的出海企业尚还处在探索之中。
作为一家诞生于1991年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迈瑞称得上是中国较早走出国门的企业之一,早在2000年便进军海外市场,国际化之路迄今为止已走过21年。
迈瑞的国际化,分为4个阶段。
2000年到2005年,为第一个阶段。该阶段,在敏锐捕捉到欧美大型医疗器械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中低端产品市场重视程度不高的市场讯息,迈瑞依靠海外分销渠道,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快速打开海外市场,为后来的全球化体系构建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从2006年起,迈瑞开始在海外设立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并逐步建立营销团队。2008年对Datascope 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的收购,成了迈瑞国际化征程的加速器。它不仅让迈瑞得以充实自身业务线——Datascope 公司在美国 300 病床以下的中小医院具备直销优势,成为全球监护仪第三大品牌,还获得了其在美国、欧洲的销售平台和服务网络,为迈瑞其他产品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和协同效应,进一步打开了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空间。
由于海外医院的商业体系与国内差异明显,但紧靠海外分销,以及并购而来的业务还不足以真正让迈瑞夯实全球化体系的基础。于是,在从2013年起的国际化第三个阶段,迈瑞开始在海外自建直销体系,并从管理、财务、行政、营销、用服等维度全面启用海外的本地员工,开展本地化运营,融入各个海外市场的本土文化当中。
通过这样全球本地化的策略,迈瑞加深对终端客户临床需求的把控,再结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MPI 产品研发体系,成功推出了针对麻醉科这一特殊应用场景的平板 POC超声TE 系列,以及适合全院围手术期及转运使用的 N 系列高端监护仪、放射、妇产等应用场景的 RE 系列高端台式超声等多种爆款产品,为全面进入海外高端客户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 年至今,迈瑞的国际化之路越来越顺畅、越走越宽广,不仅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精细的市场和渠道管理的全球体系,而且正逐步进入高端客户群加速突破、产品全面渗透的新阶段。
截至今日,迈瑞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进入190个国家和地区,在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 多个驻地直属服务站点。其中,高端市场方面,在医疗技术门槛最高、技术法规最严格的美国,迈瑞的产品已进入约 2/3的医院及近万家医疗机构。全美前10的心脏病医院中,有9家使用迈瑞的产品。在欧洲,其产品也已进入200余家教学医院。除此之外,迈瑞还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7个国家设立19个子公司,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出海20年,迈瑞将海外业务从0做到2020年99.16亿的体量,2020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速达到41.21%,国外营收占比高达47%,不仅是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板块公司中出口额领先的企业,也是整个中国出海企业的一面旗帜。
下一个30年,迈瑞的星辰大海
通过30年的自主研发、十多起并购整合,以及超过20年的全球化,迈瑞不断丰富三大业务领域的产品组合,持续拓宽能力边界、扩容企业市场空间,不仅实现了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中小型基层客户到大型顶级客户的升级,也逐渐从单一医疗器械产品的供应商蜕变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服务商。
但迈瑞的想象空间绝不止于此。
从全球视野看,迈瑞在已布局的二十多个产品在全球整体可及市场中的市占率,仍然只有个位数,在国际顶级医疗器械巨头面前尚存差距。
不过,差距反过来也恰恰意味着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根据三季报,截至2021年9月底,迈瑞持有货币资金128亿。充沛的现金流,既能支持迈瑞持续不断的研发高投入,步入深水区,甚至无人区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引领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前行,又能为其开展新一轮的国际化并购和全球市场开拓,从而做大做强,提供充足的资金弹药支持。
从2020年初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海外诸多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体系的不足暴露无遗。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迈瑞稳稳地抓住机会,不断突破欧美主流国家的高端市场。
疫情之后,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各国正在掀起一轮医疗新基建。未来伴随着高端市场业务带动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深化和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增加,迈瑞三大核心业务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迈瑞同时也在进行新的谋篇布局,未雨绸缪地进入到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等新领域,这些都是增长迅猛的赛道。这些新的布局,也将显著拓展迈瑞的可及市场和核心能力。以骨科为例,2015-2019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约 17%。但相比海外,我国在关节类、脊柱类的份额极具提升空间,如中国每千人关节植入手术仅0.4例,美国为 3.3 例,德国为 4.9 例,预计未来关节植入手术量有 10 倍以上空间。目前骨科是迈瑞积极培育和大力投入的种子业务,正迎来全国骨科集采带来的市场空间。据迈瑞医疗高层判断,未来十年骨科将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因此从中长期和全球视角来看,迈瑞虽已至而立之年,但三大核心业务远未碰到天花板,并购整合日臻成熟,全球化拓展坡长雪厚,新赛道布局蓄势待发、收获指日可待,企业仍处于增长初期,未来有着十足的想象空间。
在企业发展的第二个30年,迈瑞即将奔赴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