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光大银行张旭阳:养老理财并非老年人理财 应提前规划

2021年10月31日 12:05   光大理财

“养老理财不是只面向老年人推出的理财产品,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购买;养老理财不是等快退休了才做的投资规划,越早开始越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近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养老理财在投资者教育方面任重道远。

 

“光大理财正在加紧推进相关工作。”张旭阳近日对财新记者表示,和之前发行的带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相比,根据监管要求,此次发行的养老理财在期限方面有硬性要求。同时,此次发行的养老理财还将设置特殊机制,以降低养老理财收益的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养老理财试点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实施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其他理财产品目前没有此要求。对此,张旭阳认为,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独立托管人对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过程进行强约束。“养老理财产品本身期限较长,第三方独立托管人在估值是否公允、投资范围是否合理、管理运作是否合规等方面可以起到外部监督作用。”他说。

 

税收递延是第三支柱的一大政策红利,但目前只有保险产品可以享受。

已经试点两年多的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通过专用账户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险,可以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计入该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税,待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行征收。此前,曾有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应将税延政策扩展至公募基金、银行理财领域,以此带动居民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不过张旭阳指出,税延政策在实践中发挥的激励效果其实很有限,原因有多方面:一是2018年个税制度改革后,个税起征点提高、专项抵扣扩大,个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只有15%;二是每月1000元的扣除额,激励效果较小;三是个人缴税一般通过单位代扣代缴,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很难纳入到政策覆盖范畴。

正因如此,张旭阳认为,现阶段推进养老理财发展不能过度寄希望于税收政策,更关键之处在于做好投资者教育;同时,提升理财公司的投研水平,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的收益回报,用投资业绩进行拉动投资需求。

投资者教育方面,他认为,要纠正“老了才买养老理财”的观点,养老规划应该从年轻时开始做,调动投资者预防性投资需求,帮助投资者建立中长期投资观,相信“复利”的力量。

“对中长期投资而言,最大的风险是通胀对本金的侵蚀风险,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风险。” 张旭阳称,对于短期理财产品,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属于波动比较大的品种;但对于五年期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反而会成为相对风险较低的品种,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可以提高跑赢通胀的可能性。

对于理财公司而言,难点在于严禁资金池运作、打破刚兑的前提下,如何管理好“长钱”,毕竟投研能力对于初出茅庐的理财子公司来说还属于短板。

张旭阳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理财公司在固收+、多资产多策略领域的优势,同时要设计比养老目标基金适配性更好的理财产品,提高民众对养老理财产品的体验。在预期寿命向“90岁”迈进以及“90后”投资者逐步成为理财领域主力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设计以及推广体验要照顾两类“90”客户群体的需求。此外,光大理财还将借助光大集团优势,与集团旗下光大养老等公司进行合作协同,促进相关养老计划落地。

在监管规则方面,目前养老理财和公募基金发行的养老产品还有不一致之处。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发行的养老产品可以投资自身发行的其他公募基金产品,但银行理财不允许。根据理财新规第36条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对此,张旭阳举例称,对于一款多资产多策略理财产品,组合经理和投资经理的职责是不同的,组合经理对产品的整体业绩和板块轮动负责;投资中涉及固收的部分由固收团队的投资经理负责,股票部分由股票团队投资经理负责,但这种分工模式只适合产品较少时,一旦产品较多操作起来会很麻烦。

“如果允许我们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固收团队管理的固收类产品和股票团队管理的权益类产品,类似于‘FOF’,是有助于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他说。

 

光大理财于20199月开业,为股份行中的首家理财子公司,至今刚好两周年。近期,光大理财产品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

回顾两年发展历程,张旭阳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团队建设和融合。与大部分理财公司和母行在同一注册地不同,光大理财注册在青岛,属于“三新”起步——新团队、新公司、新地点。光大理财目前有200人左右,其中25%为原光大银行资管部员工、25%为从其他银行招聘、1/3以上为从公募基金和券商等资管机构招聘。

“员工来自五湖四海,需要融合;信贷文化和投资文化不同,需要转变。”张旭阳称,银行信贷文化,强调的是授权、流程、层级;理财公司要成为真正的资管机构,需要把握阶段性的市场交易机会,因此更强调扁平、敏捷反应,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作逻辑。

其次的挑战为完善产品布局。张旭阳称,目前光大理财已经逐步完善了“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体系的布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阳光理财微笑曲线”,让投资者对产品种类有更直观的体验,满足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具体来说,从收益性、流动性、波动性角度出发,微笑曲线最底部为阳光碧现金管理系列,波动性最小、流动性最高、收益率相对低;在曲线左侧,从阳光金固收+系列到阳光橙混合系列再到阳光红权益系列,弹性增大、收益率逐渐上升;曲线右侧,从阳光青商品及内嵌衍生工具的产品系列到阳光蓝私募股权系列到阳光紫结构化融资系列,通过让渡部分流动性换取收益率上升。

张旭阳认为,侧重多资产多策略的“阳光橙”系列和侧重固收的“阳光金”系列是银行理财的长板,是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

多资产多策略是指,通过对市场阶段性交易机会的判断、对板块轮动机会的把握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十分考验资管机构大类资产配置水平。张旭阳称,多资产多策略实际上是将财富管理端理财顾问承担的产品配置工作,内化到了产品中,投资经理和投资者目标是一致的,追求的都是产品业绩,可以有效解决利益冲突。

银行理财在固收领域亦存在优势。“其他资管机构投信用债,可能主要通过外部评级、财务数据、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母行分支行的对公客户经理获得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的情况。”张旭阳称。

此外,张旭阳介绍了光大理财在投研、风控、科技方面的进展。例如在投研方面,逐步建立“产投研一体化”的投资管理架构,同时,通过运用和处理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辅助投资决策。在风控方面,坚持组合+分散投资原则,光大理财对投资集中度的管理比资管新规要求更加严格,以降低单一主体风险对净值波动的影响。“更关键的是,资产管理是资产定义、创设、管理、配置的体系化过程。银行理财应发挥安排人的角色,不仅要把握市场波动中的交易机会为投资者带来收益,还要通过“三全”,即利用全资管投资品种的使用与构造、关注企业全资产负债表、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从而在企业成长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回报,更好地对接投资与融资,将服务大众财富增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成长了,理财资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最终受益的还是投资人。”张旭阳强调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雏形渐成,但在资产估值、流动性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还有待完善。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监管部门接连出手,提前督导。

8月下旬,监管部门召集大行开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使用以及存量资产的个案处置时限提出要求,一些机构内部口头传达了相关情况(参见财新网《银行理财成本法估值受限 存量资产个案处置时限或提前》)。过了不到一周,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地方银行接到了相关整改要求,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对此,张旭阳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即将于2022年初正式实施,目前各家机构在资产估值方面存在的问题届时将会得到规范和统一。2021年以来,光大理财一直在按照IFRS9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估值切换,整体影响可控,受影响的主要是私募债、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今年以来市场利率是有所下行,许多资产切换估值后净值会上升,为资产估值切换和监管规则的落地创造了比较有利的环境。”他说。

近期银保监会还发布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研究指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理财产品可以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并将其细化为认购和赎回两大类;相较于公募基金,理财产品明确增加了多项认购端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但监管部门尚未将“侧袋机制”列为理财产品可以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对此,张旭阳表示,侧袋机制更多是针对单一主体信用风险处理,流动性风险更多的是基于整体和全局的管理,属于不同维度。

 

此外,据财新记者了解,在光大理财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报告中,对银行理财公司未来的公司治理架构也进行了研究。

张旭阳向财新记者表示,放眼全球资管行业和机构发展,诸如贝莱德等大型资管机构,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并购不断地拓展投研范围和框架,再加上公司治理的完善,在内部形成了既隔离又联动的多个板块,成为全天候资管集团,旗下既有私募又有公募,还有资管科技平台“阿拉丁”。

就国内而言,他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本金实力比较雄厚,大行理财子公司多达百亿元,但资管业务本身是轻资本业务,这么高的资本金该如何使用值得讨论: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形成两层架构,即母公司下设不同特色的子公司或科技平台,内部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防火墙,但又可以提供全天候的资产管理,成为全能型资管集团?或者可以专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精品型资管机构;或者成为专注客户的投顾型资管机构。

 

目前,光大理财正在引入战投。20215月,光大银行董事会通过了相关议案,同意光大理财引入境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如光大理财引入一名战略投资者,该战略投资者认购光大理财新增注册资本后持股比例不超过15%;如引入两名战略投资者,该等战略投资者认购光大理财新增注册资本后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20%。对此,张旭阳称,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文章转载自财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