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A股市场行情波动加剧,热点板块快速切换,也有不少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以求一份“稳稳的幸福”。然而,投资大半年下来,有人发现,同样是买指数基金,周围的同事、朋友赚钱了,但自己却赔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买的指数基金为何翻车了?
巴菲特之所以推荐指数基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数基金的费率低。
相比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数基金是跟踪市场某一指数,属于被动投资,运作成本低,不需要基金经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选股,所以在管理费上可以给投资者打折。
大多数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在0.5%到0.75%之间,而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在1.5%左右。
此外,指数基金以紧密跟踪指数为目标,大部分的指数编制方法、成分股权重等信息都能够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具有持仓透明的优点。同时,指数基金不易受到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离职的影响,也能规避掉个股踩雷风险。
虽然指数基金具有种种优点,适合小白投资者,但并不意味着上车之后可以轻松“躺赚”。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近两年A股具有代表性的指数的走势。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证500累计涨幅11.83%,沪深300累计下跌5.53%,上证50指数下跌10.54%,指数分化明显。

数据来自:同花顺 注:2021年数据截至10月20日
究其原因,今年股市结构性行情异常突出,市值总额达20亿元以上的大盘股震荡调整,中小盘股表现反超大盘股。这两大板块分别对应的指数自然表现不同。
当然,2020年的行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各大指数全体上涨,但首尾差距依然明显。涨得最多的是创业板指数,全年累计涨幅超60%,上证50指数表现垫底,涨幅只有18.85%。可见,因为没有全面普涨的大牛市,板块或者风格轮动就会导致指数表现分化,也就给指数基金定投操作带来了新课题。
结构化行情当道,目标指数怎么选?
所谓“结构化行情”,是指某一个或几个板块,出现了明显偏离于大盘整体走势的上涨情况。2020年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茅系”行情和2021年以新能源、高科技为代表的“宁系”行情,都是很典型的结构化行情。
在这种行情下做指数定投,首先要分清指数之间的区别。
指数可大致分为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又称为“窄基指数”)。宽基指数里的成分股覆盖面广,可以是来自不同行业的股票,如上面提到的中证500、沪深300指数都属于宽基指数。“上证”“沪深”代表着股票上市的交易所,“500”"300”等代表指数选取股票的数量。如果投资者想了解指数具体包含哪些股票,可以在中证指数公司官网上进行查询。
行业指数则是指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来编制的指数。例如近1年以来指数涨幅亮瞎双眼的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就选取了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在结构化行情下,如果有针对性地主动选择指数,选对了自然可以重仓待涨,但若是后知后觉地追高很可能在板块最热的时候追入,最终投资了个寂寞。

截图来自招行APP
选热点总是选不对,买个沪深300又是横盘状态,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可以将宽基指数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将资金分别定投代表大盘股的上证50指数和代表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定期定投那些表现不好的指数,积累仓位,摊薄成本,等到风格转换,再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止盈。

数据来源:同花顺
以三大指数为例,上证50可以视作缩小版的沪深300指数,两者的走势大体相同,因此在进行指数搭配时,我们可以考虑二选一,然后再搭配成分股不重合的中证500即可。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大指数在去年11月之前整体走势相近,可以逢低点买入,待到下半年,大盘指数涨势较为明显,对后续走势不确定的话,就可以分批卖出,落袋为安了,而中小盘指数震荡横盘,则可以继续持有。今年3月以后,三大指数走势开始扭转,中小盘指数进入收获期,随着大盘指数的震荡走低,则又进入了积累仓位的好时期。
最后,如果投资者想提高收益水平,还可以选择标的包含了被动指数型和带有主动管理功能的增强型指数基金。这类基金可以在不同风格的股票上增减仓位、打新股或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以达到增强指数投资效果的目的。
(文中基金仅为举例,并非推荐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不构成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