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增两院院士来自哪些高校?浙大成最大赢家,天津大学时隔10年入选3人

2021年11月18日 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帆
对于高校而言,院士能够很大程度代表顶级的师资科研实力,乃至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综合报道 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其中,中国科学院共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8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

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的数量少,竞争激烈。作为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代表入选者是中国科学和技术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同时也代表其在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中,高校一直是院士的主要输出地,今年新入选的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来自于高校。

对于高校而言,院士能够很大程度代表顶级的师资科研实力,乃至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文将对2021年入选两院院士来自于哪些高校进行梳理与盘点。

新增院士数量较多的高校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数据为人工采集整理所得,如有错漏,敬请指正。统计中仅包含各高校新当选院士人数,未计入院士在高校间流动的情况,且均未包含外籍院士。)

浙江大学入选5名院士,位居榜首

新入选的中国籍两院院士中,浙江大学占了5位,新增中国籍院士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入选4名院士,其中清华大学还入选了一名外籍院士张亚勤,为美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此前曾任百度公司总裁,2020年加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增的院士中,其中一名来自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分别有3位院士入选,表现出色。

其中,同济大学还新增了2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同济大学共入选2名院士,按照宽口径来计算,近两次的评选中,同济大学收获了7名院士,可谓势头正盛。

东南大学同样收获颇丰,2019年,东南大学入选2名院士,今年再度新增3名。2020年7月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密集造访了4所长三角高校,除了全国排名前十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之外,另一所便是东南大学,任正非表示,“来到东南大学,发现这里有很多教授甘坐冷板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从区域分布来看,位于长三角的“华东五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均有所斩获,共入选了12名院士,再加上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共新增18名院士。

今年,天津大学的表现尤其受到关注。作为老牌工科强校,天津大学自2011年之后,在连续4次院士评选当中毫无斩获,但今年一次性入选了3人,可谓迎来了沉寂后的“大爆发”。

过去15年清华、北大入选院士数量遥遥领先

如果仅凭某一个年份新增院士的数量衡量高校的科研实力,难免会有偏颇,但如果拉长时间轴线(本文统计的是2007年至2021年的8次评选)来看,或许能够得到更客观的结果。

在这15年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自分别新增了36位院士,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是当之无愧的TOP2。

浙江大学在近两次评选中入选了7位院士,助力其入选的院士数量达到18人,仅低于清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尽管今年仅入选1位院士,但2019年入选了4位,总数为15人;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发挥较为“稳定”,过去15年新增了14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工信部直属高校,新增的院士数量为13人,位居前列。

除此之外,一些在全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并不靠前的高校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

譬如,包括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在内,今年均新增了2位院士。

从宽口径来统计,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入选了3名院士,其中包括一名中科院院士,一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一名中科院外籍院士,这也体现了这所位于深圳的年轻高校的国际引才特色与成效。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其背后往往还有科研团队,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评价大学的科研实力不能过分“唯帽子”论,但能够当选院士,既是科学家个人的荣誉,无疑也是其所在高校的荣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