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未来独角兽②丨“双减”背景下智慧教育普及迫在眉睫:从琶洲走向乡村振兴实践

2021年12月01日 17: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骆轶琪
“双减”之后最大的刚需就是减负提质、减少学生无效学习时间,这需要有教授、反馈、互动三者的联动,科技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编者按

顺珠江而上,进入广州城区,可以看到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岛,腾讯、阿里等诸多互联网巨头纷纷落户于此。这里便是琶洲,广州市中心最后一片待开发的沃土!放眼到全国一线城市,也很难再找到区位优势如此明显的地方了。2017年9月,琶洲管委会成立。2020年省市将琶洲定位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短短几年来,这里便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与“未来独角兽”,并形成一定的气候与生态。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走访琶洲,通过这批独角兽与未来独角兽系列报道试图揭开蓬勃发展之谜。本文是未来独角兽第二篇,云蝶科技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如今诸多城市和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尤其在“双减”背景之下,如何实现减负提质、精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借助科技的加持,将有望缓解这一现状,甚至逐步实现个性化教学。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就有这样一家定位“科技+教育”的公司——云蝶科技,虽然成立仅两年多时间,但依托碧桂园在教育行业接近27年的深耕,从早期的广东碧桂园学校,到此后走向上市的博实乐教育集团,以及慈善性质学校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有了这些经验积淀,也才随着技术的演进,有了云蝶的诞生基础。

目前,云蝶科技已经部署了云脑、云校、智慧作业、智慧教室等多重教育生态,在视觉识别、光学点阵、自动批阅、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拥有500余项知识产权,通过AI与大数据等能力,希冀解决教育均衡与个性化发展的矛盾。

云蝶科技CEO田雪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云蝶的技术和方案目前已在超过3000多所学校投入应用,“我们认为区县将是将来教育发展的主体,下一步我们会着重关注区县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和智慧教育的拓展。他同时表示,云蝶希望继续扎根海珠,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公司上市的目标。

联结线上线下教育场景

以目前普遍性的视角来看,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急需数字化能力进行补足和改善,这也是如今包括腾讯、阿里、讯飞等头部公司都在此部署的原因。

“我们聚焦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这是更急需和市场相对缺失的部分。”田雪松向记者表示,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没打算做当时市面上已有的教育产品,而是5-10年后市场该有的,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方式,解决教育均衡与个性化发展的矛盾。

据悉,公司在2019年主要聚焦解决“科技+教育”需要匹配的软硬件研发问题,在2019年底逐渐推出产品,2020年开始以较为完整的体系进入市场。

针对教育业务中有区域、学校、班级和学生这四个层级的对象,云蝶对应搭建了乐智云脑、乐育云校、乐教云班和乐学作业产品。

田雪松向记者介绍,其中,乐智云脑是面向区域的教育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是实现精准教研的基础平台,区域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存储、统计和分析;乐育云校是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一体化校园级平台,包含教、学、管、评、测、研的完整功能闭环,是智慧校园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乐教云班是面向班级的智慧教学空间,包含了教学硬件建设和软件体系,可以无感采集教室环境数据、课堂互动数据、师生行为数据、学生思维数据等,是教育数据的主要来源;乐学作业则是依托云蝶核心的点阵笔技术做的一款个性化作业产品,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在个人、班级、学校、区域层面得到有效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通过减少学生的无效作业来降低学生负担。

“因为不同学生对于学习情况的反馈不同,老师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综合信息,决定第二天怎么进行复习和讲课,我们还能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作业内容的分层等,核心是将线上的反馈和线下教育相结合。”他续称。随着教育评价改革、“双减”等政策进一步落地,云蝶正在从“五育并举”的角度推出新的产品,包括课后三点半解决方案、体育作业和个性化教学系统、智慧美育系统、智慧心育系统等。

(图为学生使用云蝶智慧纸笔上课的现场,图源:受访方提供)

田雪松介绍道,在如今的科技+教育市场中,云蝶最核心是掌握了相对便捷和常态化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是我们与市场中完全不同的切入点,通过点阵技术和AI技术的应用,我们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研发了一套系统,可以用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而另一大优势,就是云蝶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在教育行业做研究和底层技术超过10年的专家型人才,对于教学的底层逻辑有明确认知。

因此,虽然不同省市的教学和考试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上升到教学大纲层面,对于学生各项素养的要求一致,这成为云蝶教学内容搭建的基础。

“云蝶的教学资源内容,是按照规范化、智能化、规模化、可进化的思路来建设的。”田雪松告诉记者,规范化,是因为只有符合规范的资源,才能打通区域壁垒、打通平台壁垒,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云蝶的核心成员也参与制定过一些国家标准,对规范的理解深刻。

同时,新一代的资源不仅要满足普通教学,而且要能够适应AR/VR情境教学、互动实验教学、PBL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五育并举的需求,这必须朝智能化教学资源的方向发展。云蝶依托高校的研究力量,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前瞻性研究。

此外,没有海量的规模化资源难以支撑个性化学习,云蝶一方面筛选整合了市场上的优质资源进入平台,另一方面也在搭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重要的是,云蝶系统内的资源并不是一大堆长期无人使用的资源,而更多是自主生成性的资源。“我们通过研究课题和项目牵引,发动一线教师参与资源设计,形成了教学资源评价和进化体系。所以这些资源可以可自我进化和发展。”他续称,在“学习元”概念中,每一个教育环节就类似一个神经元,只有不断加工生产、不停进化,教育系统才能够越来越好用,因此云蝶其实并不是教育资源的直接生产者,而更多是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生态。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7月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应该说真正将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放在了核心位置,也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一定考验。

田雪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双减”之后最大的刚需就是减负提质、减少学生无效学习时间。课业的减少不意味着不做作业,而是需要有教授、反馈、互动三者的联动,科技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新的市场落地空间,云蝶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他指出,“一个是双减政策后的教学质量问题,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学校实现减负不减质。第二是教育评价改革,学校会从只关注学科教育到‘五育并举’,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三是教育均衡,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的‘三个课堂’、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等方面我们都有丰富的经验,相信这些领域都会为云蝶带来新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的确,如今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核心其实还并非城区,更多是在相对偏远、下沉的县乡环节,走向“乡村振兴”的教育需求日益迫在眉睫,但教育下沉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师生群体对科技方式不甚熟悉的过程。

田雪松告诉记者,针对县域市场中的教育均衡问题,公司从2020年开始了相应产品方案的设计和思考,“我们要解决的是,区县单位、甚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要本地优质资源的支持。”

“一些偏远地区确实存在教师信息化水平偏低、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没有常态化的使用,再好的工具也不能发挥其价值。常态化的应用需要从产品设计、教师培训、技术支持、教研磨课和课题创新多个层面去推进。”他续称,因为云蝶此前的产品设计理念就是做到无感数据采集,这并不会存在使用障碍;在教师培训层面,云蝶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和分层培训,将相关理念和使用与管理方式真正落地。“我们专门设有教科院,和老师一起教研磨课,并且通过驻校技术支持帮助老师扫清技术障碍。此外还有聘请教育专家,指导学校申报课题,开展教学教研的创新活动,帮助教师发展。就在10月份,我们还帮助客户学校的老师,通过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成果一等奖。”

据悉,去年以来云蝶已经有不少落地实践,比如在英德市捐建智慧教室,帮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连南县打造基于“三个课堂”的教育均衡样板体系;在甘肃临夏用数字科技助力职业教育发展;在广东的高明、连樟等地打造数字乡村样板。

(图为云蝶落地的首个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示范点,图源:受访方提供)

就在这个不断将科技能力和科学授课方式拓维并下沉的过程中,琶洲试验区也起到了重要的连接器作用。

目前,云蝶的系列方案已经在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昌岗中路小学等陆续落地,“下一步我们希望基于琶洲示范区的效应,在智慧教育基础上,拓展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这对我们来说更多是对场景适应性的方案微调,可以考虑做大数据+教育+数字社区试点。”田雪松如此指出。

今年,云蝶科技被认定为“海珠区总部企业”,“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激励,也坚定了我们与海珠区共谋发展的决心。”他表示,落地琶洲后,为公司发展、人才引进、产业渗透等方面都带来很好的支撑,期待未来不断助力琶洲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成为试验区的核心企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