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 创新研发部 李红伟 张陶然
观点一览
本文为FOF系列研究的第四期。此前三期曾专门介绍美国FOF基金运作模式(美国FOF基金运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FOF基金的发展现状(我国FOF基金的发展及现状)以及中美FOF业务的对比(中美FOF基金的对比)。当前FOF业务已成为信托行业探索标品业务的重要路径,但在实践过程中信托公司面临FOF业务对专业能力要求高、绩效考核困难等问题,未来信托公司亟需在投研能力、底层基金甄选和监控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升。
在行业转型背景下,FOF业务已成为多家信托公司探索标品业务的重要路径。当前信托公司开展FOF业务,主要通过与专业私募管理人合作,学习并借鉴其投资和管理经验,逐步熟悉相关领域的基础资产,逐步提高相应的主动管理能力。但信托公司开展FOF业务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传统信托业务存在一定的差别,信托公司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信托公司开展FOF业务的主要难点
1、大类资产配置的难度大,信托公司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FOF产品在母基金层面需要管理人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大类资产轮动规律、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市场情绪等进行全局分析,而且需要筛选子基金管理人和子基金,并确定投资比例,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资产配置再调整,把握资产轮动机会。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对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FOF产品的最终收益。
2、底层子基金难以进行有效筛选及运作监督
母基金管理人确定策略配置后还面临着管理人与子基金的筛选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净值分析往往很难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需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去理解不同策略的要点,分析基金的盈亏原因。最终产品落地的时候还需要有很强的运营能力等。如果信托公司像传统业务那样由第三方提供托管服务,仅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估值表了解私募基金的日常运作,无法对私募管理人是否存在策略飘移、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投资、实际风险头寸等进行有效监测,由此可能导致母基金的配置策略失效。
3、FOF业务团队绩效考核困难
国际上的FOF产品,如养老金目标日期基金,多是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只有长期运作才能取得整体丰厚的收益,基金的超额收益以及大部分管理费或要在实现业绩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提取,这与信托公司目前业务收入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信托公司需要重塑绩效考核机制。如果激励效果弱化会对业务团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投资策略的稳定性,这也是信托公司当前开展FOF业务面临的一大难点。
二、信托公司开展FOF业务的能力培养
1、投研能力
信托公司在非标资产的选择和风控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标准化资产上的投研能力上,仍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托公司开展FOF业务对投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更为全面,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有前瞻性的理解,还要实时了解大类资产的市场运行情况和变化规律,并需要对各类投资策略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投研团队事前鉴别及风险管理能力也尤为重要。
2、底层基金甄选与监控能力
在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后,信托公司需要通过甄选基金品种,将底层资产投资管理交由经验更加丰富的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操作风险。甄选优质的底层基金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是信托公司实现既定资产配置目标的重要能力之一。
3、风险管理能力
由于FOF产品配置的资产种类较多,涉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不同市场,相比于主要投资单一资产的基金,FOF需要更多地关注来自于不同类型资产自身的风险以及多个资产间相关性带来的风险。信托公司需要基于所投基金的风格、基金之间的相关性等信息,管理投资组合的风险。
以上资料和数据主要来自公开信息,不作为任何投资或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