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共话新冠疫情防控:提高老年慢病人群接种率将成重点

2021年12月04日 22:5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现在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现阶段,疫苗作为凝聚众多专家共识的疫情“最终解决方案”,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变异毒株,如何研发出能够预防更多疾病的疫苗?如何使疫苗更好的应对疫情防控?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12月4日下午,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正式落成开幕。该中心是中国首个国际化的疫苗创新中心,也是首个以疫苗生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中心。

在随之举行的第二届大湾区(深圳)疫苗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对当前全球的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当前国家疫苗创新和研发情况进行了探讨。钟南山院士指出,不同国家对待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主要有四种:一是,强力控制;二是,压制;三是,遏制;四是,不采取有效措施。

“从去年3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现在经过了20多个月的时间,疫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形势,我们正是因为赢得这20个月的时间,已经在重启及发展经济,这在全世界来看,都取得了较好的表现。”钟南山院士说。

新冠肺炎席卷之下,推动免疫保护成趋势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给世界人民带来毁灭性灾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2月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6亿例,死亡522万例。而在近日,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奥密克戎)在全球进一步扩散。据央视新闻,12月2日,又有印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境内发现首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在欧洲,希腊、法国、冰岛等国宣布在其本土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至少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随着奥密克戎这个“超级变种”来势汹汹,原本就脆弱的全球人民神经更加紧张,再度给世界防疫局势蒙上了阴影,而作为目前最可靠的免疫屏障,疫苗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近年来,中国疫苗市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5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40亿元,2016-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6.26%。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大幅放量,特別是2020年年底,全球共三款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和附条件上市,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共计达36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疫苗市场迎来快速增长,2020年批签发市场规模达到595亿元(含新冠疫苗666亿元),较2019年增幅达44%,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冠疫苗上市,行业将保持12%的高速增长,2025年达到1135亿元市场规模。2020年是中国成人疫苗市场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一年,由于新冠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上市,HPV疫苗的快速增长,成人疫苗市场规模占比首次超过了儿童疫苗,占比达51.05%(其中2020年新冠疫苗按50亿规模测算)。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12月1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51638.0万剂次。

“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钟南山院士强调,“无论是全病毒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一个疗程后半年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在以色列等国家,就算用了mRNA疫苗,过了半年以后感染又会增加。为此,各国也正在讨论如何加强免疫。”

实际上,智利卫生部在10月7日发布的真实统计数据也显示,在进行第三针加强免疫后,对有症状的病例保护效果从56%提升到80%;对住院病例的保护效果也从84%提高到了88%。

老年人群管理依旧成防控重点

在加强针的接种免疫上,对于国内人群而言,老年人尤其需要保障提升接种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所有人群都易感,但老年人、慢病患者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从以往官方已公布数据的死亡病例情况也不难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老年人居多。

这也是由于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轻人,而在过往病史中,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肝硬化等慢性基础病比例极高,重症风险也相对更高。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或并发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因此,这类人群需重点做好防护。

针对这一情况,董晨院士也指出,一方面,在重症患者中发现,其实还是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但是细胞免疫,包括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抗原病毒特异性的应答,有比较大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疫苗和监测免疫保护,或者构建免疫屏障时,不仅要监测抗体的产生,同时要认识并检测T细胞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在实际人群中,绝大多数感染人群是无症状或者轻症,也有一部分会变成重症,这就说明人群对于病毒的反应是不均一的,根据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重点对病毒更为敏感的人群建立免疫保护措施。

“基于这一点,也对我们接下来鉴定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具有重要的提醒作用,所以,可能未来比较关键的就是如何对易感人群选择性地进行免疫保护。”董晨院士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不断地通过疫苗的接种和加强,提升我们的群体的免疫力。同时,也要通过公共政策行之有效的管控避免疫情大流行。

在此次峰会上,顾东风院士指出,在不少国家,在疫苗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先给60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免疫治疗。实际上,在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人群中,进行新冠肺炎以及流感相关的临床试验以后,会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死亡风险。“有一些有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这些人群已经有免疫学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据,结果显示,在全国多个省市,可以开展一些特殊人群,尤其是对老年人群的免疫接种。”顾东风院士强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