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集采广东揭幕:这种原料稀缺产品如何玩转“灵魂砍价”?

2022年01月21日 2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
不过业内普遍指出血制品原料稀缺、难以复制仿制药“以量换价”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没人能独善其身,采购目录追着我们跑,日子肯定不好过。”华南某医药代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到。 

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2022年省级药品集采已出现在广东。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开展血液制品、大输液、独家品种以及非独家品种等共276个药品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现诚请符合要求的企业前来申报。

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一次省级联盟集采。相比以往,广东本次集采不仅囊括公立医疗机构的报量,也公示民营医院和社会药店的产品采购量。而且每个品种都具体到了生产企业。更为关键的是,广东牵头的11省市采购联盟最初计划的采购品种是153个,而实际开展时,品种扩充至276个品种,其中血液制品被纳入其中。

对此,市场呈现出恐慌情绪,1月20日,血液制品板块连续下滑,集采消息影响逐渐显现,健帆生物跌超10%。华兰生物19日一度闪崩,21日收盘跌4.8%。

血制品开砍?降价幅度预期有限

公开信息显示,本轮集采由院内院外市场共同参与,其中公立医院占比90%以上:公立医院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均加入集采,申报量对应销售额(按照最高申报价计算)占比分别为93.4%、5.2%和1.4%。

本次集采市场规模(按照最高申报价计算)约为30.8 亿元,其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和人血白蛋白预采购量(折算为标准规格)分别为91.4万瓶、1314.5瓶、29.0万瓶、15.0万瓶和307.9万瓶,分别占对应品类申报企业2020年批签发量的7.7%、0.1%、17.0%、12.8%和4.7%,按照最高申报价计算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4亿元、36.3万元、1.2亿元、1.4亿元和18.6亿元。

不过业内普遍指出血制品原料稀缺、难以复制仿制药“以量换价”逻辑。血制品作为资源禀赋型行业,长期受制于血浆供给,供需仅平衡的市场现状下降价空间有限。

本轮集采中,血制品被单独列出,中标规则温和无需竞价:与征求意见稿相同,血液制品被单独列出,企业申报品规及其他品规的报价只需≤最高有效申报价和本企业联盟区最低价格两者之间低值即可进入拟中选名单、获得联盟地区本企业首年预采购量100%,无需竞价。

最高有效申报价整体出炉,高于历史中标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人血白蛋白标准规格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为917.5、259.5、410.6、940.5 和601.9 元/瓶,较联盟省份最新中标价分别提升62.39%、64.24%、3.69%、4.73%和43.30%。因此,理论上血制品企业可以以不高于本企业联盟区最低价格中选,降价幅度可控。 

“无论是血制品还是中成药以及生长激素都有共同特点是无法进行一致性评价,并且血制品行业非常特殊,带量采购能否真的全国推开争议仍很大。以血制品中若进行带量采购中的非人血白蛋白为例,目前市场价格,进口的品种价格还低于国产品,所以一旦实施带量集采,国产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华南某行业投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疫情下的血制品行业变局

血液制品属于刚性需求药品,被广泛用于急救、感染以及凝血障碍疾病。血制品来源于血浆,行业具有很强的政策和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国家对血制品实行严格监管,先后制定了批签发制度、对原材料血浆实行检疫期制度等。特别是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对企业设立浆站也有严格的资格限定。行业发展先后经过了取消价格限制、实行“两票制”等重要政策节点。

此前平安证券就指出疫情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了改变,疫情短期带来静丙的快速增长,中期看疫情消化渠道库存,补库存将带动产品增长,长期看疫情对医生与患者进了市场教育,将带动品种长期加速增长;疫情对国外血液制品采浆带来影响,2021年进口白蛋白或出现小幅下滑,国内白蛋白供需格局或出现变化。同时考虑血液制品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白蛋白各企业市占率将进一步变化,带来结构性机会。

而目前进口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价格更低,究其原因是,血源血制品是从血浆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血浆是血制品生产最核心的原材料,据报道,我国血制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绝大部分是采浆成本)占比在70%左右,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即使在供给相对平衡的今天,血制品依然具有明显的资源属性。

中泰证券也对此次集采发表了研报指出,预计降价幅度有限。一方面,政府指导价格相对宽松,5类品种的大部分最高有效申报价均高出挂网价格30-40%,因此在上述温和的中选规则下,企业降价意愿有限。

另一方面,血制品作为资源禀赋型行业,长期受制于血浆供给叠加海外疫情导致进口批签发下滑,行业呈现供需紧平衡状态,同时血制品医保覆盖适应症相对有限,大部分体量仍在不受集采政策影响的院外市场,因此企业降价空间有限。而人血白蛋白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国内人血白蛋白进口占比长期维持在60%左右,2020年进口批签发占比达到68.4%,尤其是三甲医院进口人血白蛋白产品使用量较高。本次集采预计会促进医院使用国产人血白蛋白,进一步加速国产产品的发展脚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