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过后,A股没有迎来“开门红”,在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0.91%的跌幅收盘,深证指数跌幅为1.19%,创业板指数下跌1.02%。“本想抄底却买在半山腰”是许多投资者的感叹,距离春节假期还有几天,要“持股过节”吗?节后A股能否迎来一波行情实现农历新年“开门红”?节后又该如何投资布局?机构纷纷看好哪个板块?稳住!市场情绪也很关键。
春节后迎来“开门红”是大概率事件?
纵观过去十年数据,2012年-2021年,春节后的5个交易日,沪指在2013年、2020年、2021年出现下跌,这10年的平均涨幅为0.2%。更有机构统计过2021年以前21年的数据,春节开盘后一周,上证综指上涨次数为16次。从概率上来讲,持股过节,节后有更大几率迎来“开门红”,而这与当前情况十分相似。还有机构根据春节的时间预判市场走向,如果春节时间较早,春节前市场较弱、春节后更强;如果春节时间较晚,普遍来看节前往往比节后更强。同时据观察分析,春节前后提出如降准、降息等提振经济政策的年份,节后行情会更好。
1月17日,央行宣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两项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在政策利率降息带动下,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LPR一年期利率3.70%,五年期利率4.60%,分别下调了10bp和5bp。在降准后的一个月又降息,一波波提振消息传来,提振企业预期,稳定市场就业,振奋市场情绪。有机构表示,“春季躁动”行情依然可期。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上新”,有助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利好消息不仅于此,在开年首场发布会上,央行释放出货币政策工具箱“上新”可能,提出将“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通过货币政策调节金融市场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发布的货币政策包括两次降准、两度外汇存款“升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常态化使用、将两项直达工具转化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等等。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是指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同时还要聚焦精准发力与靠前发力,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注。
那么这些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呢?以下调MLF和OMO为例,实则是下调短中期利率,并影响以此为参考的中长期贷款利率预期下调,再进一步预期全面降息,在对冲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压力的同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看似牵一发,实则动全身,未来宽松预期、融资供给充裕已指日可待。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分析师提出,在内外部复杂情况下,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可能不存在大幅宽松的条件和操作空间,但仍会保持灵活适度,维持偏松操作。
“虽迟但到”,建议逢低布局
总体来说,节后行情可期,该如何布局?
2021年迎来一波新能源热,但消费股却不断回撤。2022年开局,新能源震荡下行,消费龙头迎来机会,许多低位个股上行。有机构预测,2022年消费板块龙头或将成为一季度市场明星。疫情缓解,消费意愿提升,以及此前不少消费品纷纷提价,也将提振新一年度的业绩。而消费股中的白酒板块在过去一年整体震荡下行,也具有回升空间。论起原因,白酒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但有投资人表示,与其投资赛道,则更倾向于投资龙头个股。
而消费股中的医药股也是频频上热搜的另一热门,去年表现不佳以及今年年初的一波走跌让许多投资者直呼“跌跌不休”。有分析师表示,医药板块向创新驱动的成长性科技板块发展,可以中长期看好,而一些具有自主创新的创新药板块也具有投资价值。选择产业赛道,“智能化”是可以考虑的方向。有机构提出智能化产业赛道“一体两翼”布局,以智能汽车产业链为主体,智能制造装备和数字经济为两翼。
目前来看,市场普遍认为,节后反弹是大概率的预期,而且这波行情也并不会一蹴而就,逢低布局仍是较为稳健的操作策略,并且也可以沿着业绩表现良好、相对低估值的方向进行投资。中长期看,市场因为一系列利好消息而逐渐提振。有机构从历次经验预判,降息半年后股票均有一定程度上涨,“虽迟但到”。
(本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产品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