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3·16”地震将会考验日本政府的产业培育能力

2022年03月18日 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孙溶锴,关照宇

3月16日22时36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左右地震,福岛县和宫城县两地最大震度达到6级。此次地震的影响还在持续,日本气象厅预测重灾区在下周左右还将有一定概率发生类似规模的地震。

日本社会各界目前都在针对地震进行调整与部署。政府方面,正在推进损失统计工作的展开,推动与福岛县和宫城县相关部门的协作,快速开展针对受灾区域的紧急救援工作;电力部门方面,正在抓紧落实对电网的抢修工作,以缓解关东地区停电情况的持续发生;企业方面,丰田汽车公司及日产汽车公司分别宣布关闭自家在日本北部地区的生产工厂及研究单位;核电站方面,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福岛第一及第二核电站进行了检查。

综上,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各界都在对此次地震做出调整,而这些调整以及在此次地震中所显现的问题也将为岸田政权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

首先,“3·16”地震将为岸田政权的经济工作带来巨大压力。2021年度日本1.6%的实际经济增速,已经表现出了日本经济的疲软性。去年12月,日本将2022年度的经济增长率目标定在了3.2%左右,旨在创造经济总量上的新高。

而地震所引起的停工停产,加大了由俄乌冲突升级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为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不利于日本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若因此次地震而持续出现伴生性的自然灾害,促使停工停产期进一步延长,则不排除这一季度日本经济有出现负增长的可能。若在岸田政权不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二、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压力将会持续增大。

其次,“3·16”地震将检验岸田政权对政企关系的塑造能力。以汽车产业为例,日本供应链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受自然灾害影响,经常导致由于供应链中的一环停产而导致供应不足,促使其他相关产业也被迫停产的局面。如2011年的“3·11”大地震,本田汽车的零部件工厂因受到损害而关闭,导致其他几家整车装配工厂也宣布停产。同样,2018年北海道地震导致零部件无法供应,促使丰田多家工厂开始停产。

日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导致自身的产能指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日本大型企业数量较多,经常性的停工停产将为企业带来数额巨大且不必要的产能损失。目前新冠疫情正往好转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日本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未来,企业将会通过供应链延长及海外投资增加,降低对日本国内的产能依赖。这一过程中,企业也会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新的要求,若岸田政权无法统合国内,以快速出台相关政策,将不利于政企关系的有效塑造。

此外,“3·16”地震将对岸田政权的执政效率提出新要求。日本将在今年夏天迎来参议院选举,鉴于岸田文雄此前做出的“新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保证,以及对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承诺,经济议题将会成为此次参议院选举的聚焦核心。同时,岸田文雄自身已经形成了“安全”的执政定位,此前关于加强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推动其支持率实现了由59%到65%的提高,能否处理好此次地震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会是对岸田政权的一次“大考”。

为赢得选举,岸田文雄将会在继续参与国际事务的同时,把关注点向国内问题进行转移,以应对地震所带来的经济及社会问题,形成国内问题及国际事务“同时兼顾”的行为模式,这对岸田政权的执政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3·16”地震将会考验岸田政权的产业培育能力。日本受自身国土面积狭小、化石能源缺乏以及能源需求量大等因素的影响,长期注重通过发展核电来维持自身能源安全。

过去及现在,处理福岛核危机过程中的高成本投入及诸多的负面国际舆论评价使日本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而此次地震又更进一步证明了核电能源在安全上的脆弱性。为避免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能否改变原有的能源发展着重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能源使用的功能安全性,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安全性较高的清洁能源研发与应用,并积极在氢能发展中进行更多投入,加大对于其在2017年发布的《氢能基本战略》贯彻力度,培育出日本自身的新型清洁能源发展能力,将成为岸田政权在产业培育能力发挥中的重要考验。

可以看出,此次日本“3·16”地震不仅对日本的经济直接带来影响以外,也将会对政治、能源等领域产生影响。岸田政权需要考虑到自身方向的转变,若仍坚持原有的执政模式和政治定位,则可能难以达到应对地震冲击的目的,政权的脆弱性也将在应对此次地震的过程中得到显现。

(作者孙溶锴、关照宇分别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实习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