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理念一新天地宽,对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广东经济腾飞的翅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助力湾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支持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成为新时期广东金融肩负的重要使命。
证券市场的先行者们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交易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力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规模;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们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金融科技的拓荒者们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传统服务难以触及的人群,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充分且平衡的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开启《金融创新在广东》系列报道,沿着广东在金融改革发展道路上的前行足迹,见证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金融创新实践。
市场风险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是化解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在广东,对冲农业的市场风险有了一套愈加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保险+期货”对冲价格波动,发挥“稳定器”作用,让养殖企业和农户安心投入生产。
在广东金融创新奖评选中,华泰期货凭借“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稳实业、控风险、强科技——运用金融科技精准打造全面风险管理“免疫系统”、华泰期货智能保证金管理系统”入选广东金融创新奖,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华泰期货专业化的实体经济服务水平以及高水准的金融科技运用能力。
南方财经《金融创新在广东》系列报道,对话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讲述如何为三农配备“稳价器”,科技增厚“安全垫”。随着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期货衍生品市场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模式服务乡村振兴 稳产保供助力“六稳六保”
“保险+期货”产品在保险的基础上加了一道“期货功能”来对冲风险。当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了某款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产品后就进入了保障周期,在此期间,由于该款农产品价格下跌产生的损失,企业可以根据结算价格和合同约定的目标价格的差额获得赔付。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看跌期权转移风险,使此类价格产品得以可持续发展及后续推广。通过“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得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规避。
价格保险的存在,有效控制了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而降低了养殖户的贷款成本,充分发挥了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造血”功能。
“保险+期货”模式连续6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其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连续多年的实践运用表明,“保险+期货”业务在运用市场手段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逐步认可。
南方财经:请您介绍一下“保险+期货”项目的初衷和执行情况。
华泰期货 总经理 赵昌涛:
面对当今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华泰期货作为期货行业的中坚力量,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以业务创新、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打造期货与现货相融合、场内与场外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贯通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融联合,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价值,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保险+期货”业务首次被载入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开启了“保险+期货”业务的创新发展之旅。连续多年的实践运用表明,“保险+期货”业务在运用市场手段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逐步认可。
为不断拓宽“保险+期货”业务运用范围,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的融资、风险管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由华泰期货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安信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江县及万源市政府共同组成的“银行+期货+保险+政府”价格分散试点项目组探索了“银行+保险+期货”业务模式的突破性运用。
2020年12月15日,华泰期货与中华保险在珠海举行广东省首单鸡蛋“保险+期货”理赔仪式
南方财经:请您介绍一下项目发挥的作用、项目创新和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华泰期货 总经理 赵昌涛:
该项目整合了银行专项扶贫资金、政府扶贫干部、专业保险公司及当地分支机构、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银行、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的联动协同作用,为金融机构跨界联合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开拓了新的模式,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该项目作为国内首批养殖业原料涨价保险,通过保障玉米、豆粕两种主要饲料原料的价格上涨风险,不仅拓展了价格保险在产业链上的覆盖面,而且有助于促进期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功能的充分发挥。项目最终实现赔付约35万元,有效地控制了参保养殖户的饲料成本。同时,助力农户取得了工商银行40万的小微扶贫信用贷款额度,进一步助力养殖户通过积极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基于项目的成功经验,华泰期货在珠海、茂名、梅州等六地陆续开展了鸡蛋、生猪、饲料项目,在广东省内率先以创新模式服务“三农”,促成该模式在广东省内的快速复制推广,提高了该模式的有效覆盖率,有力地发挥了“保险+期货”惠农支农效用,增强养殖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与经营的持续性,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之路,为落实“六稳六保”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21年以来,华泰期货已参与11个品种的43个“保险+期货”项目,累积提供保障逾10.21亿元,惠及农户数约13.1万人。
为深化项目合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见证下,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保险+期货”业务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为未来进一步以创新金融模式服务广东企业和农户、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华泰期货还将基于各类农产品和工业品期货的衍生工具,开发出更为丰富的价格风险管理产品,更好地满足相关行业的价格风险管理需求。
2021年3月23日,华泰期货与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稳实业、控风险、强科技-运用金融科技精准打造全面风险管理“免疫系统”
对于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期货行业来说,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是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华泰期货研究并建立了统一数据集成、统一风控标准、多层次协同管理、便捷化应用的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增强了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其中,经纪业务风控高效管理系统,有效防范了实体企业交易及资金风险,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信用风险管理中心建立了场外衍生品、现货实体企业交易对手的规范化信用评分模块,有助于对交易对手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显著提升了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服务水平。2019—2020年,华泰期货场外衍生品及现货贸易累计成交金额超2600亿元,有力推动了行业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建设。
保证金作为期货交易的有效风险控制措施,在保证期货交易活跃、风险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保证金水平,不但有利于增厚期货公司及客户的“安全垫”,也有利于增强期货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华泰期货通过借鉴国内外保证金定价方式和收取水平,基于对客户资产数据、开户数据、交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自主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的保证金管理系统,涵盖新开户保证金评定、存续客户保证金申请及退出、公司标准保证金水平浮动调整等模块,通过量化指标,完善审批管理流程,明确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运用保证金管理平台实行风控精细化管理,纠错更为及时,迭代更为高效,显著提升了公司保证金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
南方财经:全面风险管理“免疫系统”当时启动的初衷是怎么样的呢?目前项目执行运行情况是怎样的?
华泰期货 总经理 赵昌涛:
近年来,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速发展,其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对于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期货行业来说,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加快创新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是华泰期货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前,整个期货行业的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存在巨大差距。对于华泰期货而言,如何通过金融科技的探索运用解决公司创新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在行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伴随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现有信息技术系统已难以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同时,境外子公司风险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境内外风险可能蔓延传递,公司内部数据不连通,造成数据孤岛,从而影响客户体验等,诸多现实问题影响了公司的发展步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华泰期货决定以数据管理及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并以全面、统一、便捷、多层次为核心,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提高主动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客户体验。
经过不懈努力,华泰期货以全面、穿透为核心理念,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统一数据集成、统一风控标准、多层次协同管理、便捷化应用的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系统自2019年10月运行至今,达到了预期效果。
全面覆盖各大业务,助力实体企业风险管理
系统覆盖了经纪业务、资产管理、基金销售等各类业务,以及下属风险管理子公司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场外衍生品等创新试点业务,提升了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精细化。
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经纪业务风控中心,可对经纪业务客户风险进行多维度监控计算,实时监控客户数量近8万人次(其中活跃客户数量近2万人次)、客户资金规模超过480亿元,实现高效、即时向企业客户传递风险信号,从而有效防范实体企业交易及资金风险,筑牢实体企业风险防线。
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中心,对场外衍生品、现货实体企业交易对手建立规范化信用评分模块,覆盖了制造、批发零售、商务服务、技术服务等超10个行业,场外衍生品交易企业共计1962户,现货贸易企业共计646户。信用评级结果是企业客户在我司创新业务过程中有效的信用“身份证”,大大提高了客户与我司的创新业务合作效率。2019-2021年,场外衍生品及现货贸易累计成交金额超3400亿元。
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中心,涵盖了创新业务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有效增强了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力度,有力保障了创新业务的顺利运行,降低了公司整体的经营风险。
统一数据集成与获取,强化数据交互流程管理
建立统一的资讯数据中心,可解决多终端、多市场、多系统的数据获取问题,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终端的数据进行一次性采集、清洗和转换,每天实现超过5万条的数据获取,不低于6套系统数据覆盖;重点解决国内现货、外盘商品、汇率、衍生品等跨市场行情获取问题,将第三方金融数据资讯与自研算法相结合,多方位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各类金融数据。
强化数据流程管理,落实“谁”的数据“谁”负责。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报表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整合的业务数据获取模式,推动公司前、中、后台各部门机构间信息技术和数据的互通互享,提升各单位的数据报送体验,提高公司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便捷风险分析应用场景
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中心,能对不同报表进行联动分析与多角度钻取,有效解决了数据查询慢、Excel分析繁琐、业务风险发现难的核心痛点,能更直观、更便捷发现和分析数据中所隐藏的问题,及时应对业务中的风险。
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中心,通过高度灵活、个性化的管理驾驶舱设计,一键实现核心数据直观化、移动化展示,智能化形成日度、月度定期风险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解决方案。
华泰期货开发的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实现全业务覆盖、全风险类型监控
南方财经:风险管理“免疫系统”创新和亮点体现在哪些地方?
华泰期货 总经理 赵昌涛:
全面:通过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将公司各大主营业务、创新试点业务及海外子公司业务予以全部覆盖,实现了业务的统一梳理与整合,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前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整个期货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而华泰期货的全面风险精准管理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在国内率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搭建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模块,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具体落地。
统一:期货公司业务条线众多,产生的数据不仅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类别及格式各异,给期货公司带来了数据应用上的困难。华泰期货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统一数据中心的途径,实现每天对不同系统终端数据进行一次性采集、清洗和转换,为数据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基础。
多维:华泰期货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通过对不同报表进行联动分析,并自动化、直观化、智能化形成日度、月度、临时风险报告,从多维度呈现结果,实现了即时识别业务风险的目标。
华泰期货全面风险精准管理系统作为行业首创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其全面、前瞻、统一、多维的优势特征,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地运用,促进了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南方财经:华泰期货在助力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呢?
华泰期货 总经理 赵昌涛:
广东要实现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主体的参与,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落地,能够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集聚一批优质的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机构,使得广东期货市场生态圈更加完整,广东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更加壮大。自广期所成立以来,华泰期货全面对接广期所,主动承接课题研究,并提供人才支持,积极为广期所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同时,结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工作方案》,依托广期所制定业务规划,强化业务布局。
一是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创新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业务等业务模式,不断深化期现结合业务,丰富业务体系,深耕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创新并扩大“保险+期货”业务,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的业务联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二是始终践行“在开放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服务国民财富管理”的重要使命,积极探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在构建财富管理市场生态中的作用,推动行业发展和客户价值增长的同提升、共进步,自觉坚持客户利益至上,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荣获“广东金融创新奖”,充分展现了华泰期货专业化的实体经济服务水平以及高水准的金融科技运用能力。未来,华泰期货将积极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专业水平,积极进取,善于作为,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广东金融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编 委:于晓娜
监 制:方晓茸
制 作:肖航 吴杭颖
拍 摄:肖航 梁远浩
编 辑:肖航
实习记者:吴杭颖 金箫
配 音:董家龙
设 计:廖苑妮
通讯员:刘 超
照 片: 由受访者提供
出 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