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丰收节主会场上,斗门渔民与八大菜系八大名厨联袂捧上斗门白蕉鲈鱼八道菜之后,斗门火了,白蕉鲈鱼成了大网红了:
塘头出塘价创历史最高,从节前的12.5~16元/斤到13.5~18.2元/斤,同比涨幅60%,斗门渔民乐开了花;
斗门餐厅酒家收益增长40%,白蕉鲈鱼特色店第一次出现门口排队等位,隔天预定桌房,不少餐厅酒家一餐翻三轮食客,斗门餐饮业说“累并快乐着”;
斗门的预制菜工厂,人忙、机忙、车忙,车水马龙;
斗门的垂钓区,一溜溜车子,一排排钓鱼人……
一个节火了一条鱼,一条鱼活了一座城。
如何让丰收节经济更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如何做好“一条鱼”文章,做大做强白蕉海鲈?10月10日,斗门区推进丰收节经济工作座谈会在斗门区政府举行,企业、政府、媒体、协会等各界力量建言献策,把节庆经济做活做实,把白蕉海鲈打造为国际知名品牌。
海鲈是我国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珠海是“中国海鲈之都”,斗门区白蕉镇是我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是“中国海鲈之乡”,养殖面积3.9万亩,养殖产量15.6万吨,占全国产量5成以上。全区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白蕉海鲈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乡村“希望鱼”。
今年,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开幕。在“丰收节经济”加持下,“白蕉海鲈”产业将迎来千亿元规模,有望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最具地域特色、竞争力最强的品牌之一。
今年国庆假期,新沙村养殖能手梁炎明每天都守在鱼塘边,撒网、捕鱼、分拣、装运的忙碌景象循环上演。“今年起鱼量虽然增多,价格却不降反升。”梁炎明说,“养殖户们都赶上好光景了,往年中秋节后就是出鱼旺季,新鱼增多,鱼价下跌。但今年不一样,现在的收鱼价比半个月前还要高出至少2元/斤。”他养殖的鱼卖出了17.7元/斤高价,一池11亩鱼塘卖出了220万元。
斗门区副区长刘芝茵介绍,截至目前白蕉海鲈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2.62%,现价产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7.64%。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无论是举行丰收节活动,还是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初心不能忘。让村集体经济增收,让农民致富,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固本强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斗门区委书记苏虎表示,斗门将以节庆为“表”,以文化与经济为“里”,着力推出一批“丰美人物”、推广“丰富产品”、推动一批“丰茂产业”,成就一批“丰收热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丰收节经济模式,打造全国丰收节经济示范区。
珠海市副市长覃春
珠海市副市长覃春表示,珠海大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将成立工作专班,开设预制菜体验店,以白蕉海鲈为切入口,带动珠海海洋经济大发展。
产业发展是县域发展的“底盘”。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表示,斗门区以丰收节为白蕉鲈鱼产业高质量发质的支点,打出了“丰收节经济”的“组合拳”,斗门白蕉鲈鱼瞬时“鱼跃龙门”,火出了圈。建议区委区政府研究“丰收节经济”的逻辑机理,探索定型斗门“丰收节经济”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力争打造三产融合的白蕉鲈鱼千亿产业。支持斗门开发推出八大菜系白蕉鲈鱼八道菜,打造“今年春节送年礼,要送就送白蕉鲈”的“年鱼”;以百名头部垂钓直播网红博主擂台赛为小切口,启动建设国际垂钓之都大建设等鲜活具体的丰收节经济系列项目。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珠海市农业农村局、斗门区相关单位、白蕉镇政府,广东南粤产城集团、广东田头智慧小站科技有限公司、首衡集团、春丰天集、强竞农业、集元水产等企业代表,新华网、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农村报、南方财经等媒体参加座谈会。
【记者】叶香玲
【图片】斗门区融媒体中心梁劲波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