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规划》提出,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
业内专家分析,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户外运动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激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活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人民群众增进健康、亲近自然的需求将刺激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将助推户外运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增加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为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马拉松、马术等户外运动产业规划。
然而,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仍存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不够,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难题有待破解,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缺乏、设施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对此,《规划》从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户外运动产业结构、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强化户外运动服务支持等方面出发,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上,《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依据各地特点,分别打造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以及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水上运动带、滨海户外运动带,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规划》特别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这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陆域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总长3201公里。从地理环境上说,大湾区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地质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拥有开展水上户外运动的优质自然条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首届户外休闲运动节便在广州从化举行。活动推出皮划艇、桨板、帆板、电动水翼、热气球、风筝等30多项运动休闲项目,在满足群体性运动休闲需求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健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以广州为核心,联合广东中旅、香港遵理等企业机构组织了不少香港、澳门的家庭前来体验赛事,体现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联系与活力,为建设“人文湾区”作出贡献。
未来,户外运动产业将成为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国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