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财经头条】
宽信用政策发力 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专家表示,10月M2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继续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企业信贷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宽信用政策效果显现。后续逆周期政策应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证监会:个人养老金账户和投资的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业务委员会11月8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2022年第二次会议。证监会相关负责同志对行业提出的养老金产品纳入范围、投资对象、投顾服务、估值标准等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并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和投资的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和销售机构名录将于近期发布。行业机构应抓住机遇、做好准备,在业务发展初期打好基础,加强沟通协作,积极主动创新,助力养老金业务健康发展。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迈入新阶段 有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
1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新阶段”论坛上,多位投资机构债券业务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债券开放迈入新阶段,有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近47万亿元,市场平稳运行;托管余额144万亿元,其中境外机构持仓3.5万亿元。一直以来,上交所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今年,人民银行、证监会、外管局发布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
估值修复可期 上市银行频获增持
日前,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郑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发布被增持相关公告,沪农商行也披露稳定股价方案。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7月以来,就有超过10家A股上市银行迎来股东或董监高增持。若将时间线拉长,近两年来,上市银行被增持的情况屡见不鲜。专家表示,这一方面与上市银行估值降低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增持主体对上市银行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展望四季度,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银行基本面向好,估值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通胀降温美股收高 道指上涨1200点 纳指涨逾7.3%
美股周四收涨。美国10月CPI数据低于预期。道指涨1201.43点,涨幅为3.70%,报33715.37点;纳指涨760.97点,涨幅为7.35%,报11114.15点;标普500指数涨207.80点,涨幅为5.54%,报3956.37点。纽约黄金期货价格上涨40美元,涨幅为2.3%,收于每盎司1753.70美元,创8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4美分,涨幅近0.8%,收于每桶86.47美元。